净空法师文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净土经典 >> 净土圣贤录 >> 内容

淨土聖賢錄易解卷9-1

时间:2012-3-11 9:30:34 点击:1465

淨土聖賢錄易解卷9-1



往生雜流第八






唐 張鍾馗


張鍾馗。唐朝人,居住在長安,以殺雞為業。臨命終時,看見一位穿粉紅衣服的人趕著雞群來到他面前,並且大聲叫說:「啄!啄!」群雞就往張鍾馗的身上啄,使得他的雙眼血流不止,痛不可忍。當時有位僧人宏道,見到此情景,於是替他設立佛像,並勸他念佛。張鍾馗依教奉行持念佛名後,忽然覺得香氣滿室,雞群也跟著散去,隨即就端坐而往生。(佛祖統紀)





唐 張善和


張善和。也是唐朝人,以殺牛為業。臨命終時,看見數十頭牛,作人的聲音說:「你殺我。」張善和告訴他的妻子:「趕快迎請僧人為我念佛。」僧人來到後,對張善和說:「佛經上說,若有眾生作不善業,應墮惡道,如果能以至誠心具足十念稱念阿彌陀佛的人,則能除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張善和說:「地獄已經快到了,來不及拿香爐了!」說著即以左手舉火,右手拈香,向著西方大聲念佛。還念不到十聲,張善和急速地說:「佛來了!已給我蓮華寶座。」才一說完就往生了。(佛祖統紀)





宋 金奭


金奭。不清楚他的出身,以捕魚為業。後來改行,並斷絕葷腥血肉之食,每天持念佛名萬聲從不中斷。有一天,金奭忽然告訴家人說:「我看見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都來了!我將要往生極樂淨土!」隔天,又說:「有金色蓮華來迎接我。」然後燒香供佛,安詳地坐著,以雙手結印而往生。此時,天樂鳴空異香滿室,過了一整天都尚未散去。此事發生於北宋徽宗政和六年(西元一一一六年)。(淨土文)





宋 馮(王+民)


馮(王+民)。浙江上虞縣人,年少時以到處射獵為業,當時有一條巨蛇,為鄉民的禍患,馮(王+民)於是將蛇殺死。由於憂慮蛇會來怨害他,因此皈心佛法,並迴向往生西方淨土。馮(王+民)一心修行懺法,誦念佛名,如此過了十年。有一天晚上,請蓮友數人,一起持誦《阿彌陀經》,唱念佛號,接著又持誦普賢懺罪往生偈之後,即端坐合掌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吳瓊


吳瓊。不清楚他的出身。以前曾出家為僧,不久之後還俗,作廚師。每當切肉時,口中即不斷地稱念佛名。吳瓊時常教村中的人誦經、修習懺法,持念阿彌陀佛名號。後來眼眶長瘤,其形狀大如雞蛋,心中感到惶恐驚怖。於是吩咐妻兒,為他建造一間草庵,在其中日夜焚香修道。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西元一一五三年)秋天,告訴村中的人說:「我明天晚上戌時(七~九點)就要走了。」村中的人都笑他。第二天晚上,吳瓊向蓮友們說:「時間到了,你們可以來念佛相助。」又將布衫典當買酒,喝完之後,即寫偈頌曰:「把盞空空,問甚禪宗。今日珍重,明月清風。」然後正身端坐,合掌稱念佛名,此時吳瓊忽然大聲說:「佛來了!」說完隨即坐化往生。(淨土文)





宋 李彥通


李彥通。會稽(浙江)人,從事打鐵的工作。後來,偶然參加縣城中的念佛會,頓時悟到身世無常,而歸心極樂淨土。有一天,突然生病,說道:「我夢到遊歷極樂淨土,看見兩扇門的門閂深鎖,正好遇到宗利法師開門引入,因而見到樓閣中的阿彌陀佛與二大菩薩,我即將往西方去了!」於是請
經、道果二位僧人,到臥榻前策勵激發他堅持淨土法門。並且命令全家一起誦念佛號,後來面向西方端坐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黃生


黃生。潭州(湖南長沙市)人,以打鐵為生,每次打鐵時,口裡則不停地稱念阿彌陀佛。有一日,黃生親口誦出一首偈頌,請鄰居幫他書寫,頌曰:「玎玎璫璫,久鍊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又說:「我去後,可以將此頌流布,廣勸人念佛。」說完後隨即往生。(佛祖統紀)





宋 徐六公


徐六公。浙江嘉興的農夫,長年持齋念佛,並設置佛像以瞻仰頂禮,如是修行四十年,履次夢見遊歷極樂淨土。後來,自己預先訂作一個龕,等到臨命終的那一天,自己換穿布衣麻鞋,進入龕中端坐,才經一會兒,即說:「佛來迎接我了。」說完後便安然往生。(佛祖統紀)





宋 沈三郎


沈三郎。浙江臨安的商人,晚年非常虔誠地奉持佛法。有一天,臥病在床,請僧人來為他講說《阿彌陀經》,並設立佛像,每天早晚都向著西方而望,後來在更衣之後往生。過了一會兒,其膝蓋微微彎屈,好像想要起坐的樣子,他的兩個兒子想要拉直他的小腿,而沈三郎卻突然起坐,因此將棺木更換為坐龕。後來,荼毗火化時,有白鶴在雲中飛翔向西方而去。(佛祖統紀)





宋 師贊


師贊。雍州(陝甘一帶)人,為寺廟裡的小行者。年十四歲,就念佛不斷,有一天,師贊突然生病死亡,不久又復甦過來,稟告父母說:「阿彌陀佛已經來此,孩兒將要隨行而去。」此時有鄰居看到空中有七寶蓮臺,並有五彩色的異光,向西方而隱沒。(佛祖統紀)





宋 倪道者


倪道者。仁和(杭州市)人,離棄家人,自己建造一間小庵,專心一意的念佛。有一天,想要焚身,代一切的眾生供養諸佛,於是集合大眾唱念佛名,來參加的人有萬人之多。在焚身的前一天晚上,地上忽然有金光高約半尺多,倪道者於是告訴眾人說:「我焚身的時候,一定有紫、青二色的雲彩,從東北到西南,這是我往生時的瑞相。」不久,點燃火炬,倪道者正身端坐其中,二色的雲彩果然出現,一直到火滅盡了才消失。(佛祖統紀)





宋 大善寺行童


大善寺的行童(寺院的小行者)。時常隨著師父善輝持誦佛名。某天晚上,夢見有一位婦人拿念珠給他看,行童說:「我很想要一串念珠,可惜沒有錢買。」婦人說:「我會給你,但是你必須先張開口。」說完後便將念珠投入行童的口中。行童夢醒後稟告師父,善輝說:「這是大勢至菩薩,授你念佛三昧啊!」過了幾天,行童見到二位大士,拿蓮華座給他,並說道:「再過七天,你將乘此蓮華座往生西方淨土。」行童隨即告訴人家說:「我七日後往生。」到了七日後,行童突然大聲地說:「菩薩來了!」說完即坐化往生。(佛祖統紀)





明 張愛


張愛。明神宗時的宦官。到了晚年才開始持誦《金剛經》,經過數年後,病死,神識到了一位王者的地方,王者告訴他:「你應到人間受胎。」張愛答:「張愛我持誦《金剛經》,祈願往生極樂淨土,不願受胎。」那位王者又說:「你持經的功德很少,沒有辦法。」張愛說:「我曾經聽說十念念佛就可成就,何況我持經的時間這麼久了。」王者說:「那麼暫且放你回去,讓你持經去。」張愛甦醒過來之後,就前往西山碧雲寺,專誦《金剛經》。又過了十一年,某天張愛集合大眾說:「我以持經的功德力,現在要往生西方淨土了!」於是自己沐浴更衣,端坐而往生。(金剛新異錄)





明 吳澆燭


吳澆燭。居住在蘇州的婁門(今江蘇吳縣東門),以灌蠟燭為業,因此而被稱為『吳澆燭』。吳澆燭孤獨一身沒有娶妻,長年持齋,晝夜念佛。為人誠實不欺,所以賣蠟燭的店家,都爭相聘請他來工作。吳澆燭只要倒油一杓,必定稱念佛號數聲,如是習以為常。年七十多歲時,忽然告訴雇主說:「我有微薄的積蓄,本來是為了身後事打算。而今念佛功成,某日我將往生善處,所以這些積蓄已用不到了,就將它敬贈給你。」雇主希望能以這些錢,為吳澆燭作些修福的善事。吳澆燭很歡喜,便引領雇主到一地窖,取出千金。雇主將它分給諸大寺院,全部用來齋僧。到了預定往生的那一天,吳澆燭自己合掌念佛,端坐而往生。吳澆燭事先留下遺言表示要用龕入殮,等到火化之日,來送行的人有上千上萬人。此事發生於明思宗崇禎七年(西元一六三四年)。(現果隨錄)





清 吳毛


吳毛。安徽青陽縣吳氏家族的僕人。吳毛平時持齋,稱念佛名,並且修行眾善。有一天,左良玉的士兵渡江而來,吳氏全家都離去避難,只有吳毛一個人獨自留守。士兵到達後,吳毛被刺七槍而死。亂事平定後,主人返回家中,吳毛又甦醒過來說:「我因宿世業力的關係,本來應當受豬身七次,然而因為今生持齋戒念佛的功德,所以以七槍來化解怨報。現今阿彌陀佛已經來接引我,我要往生西方淨土去了!」說完後即合掌而往生。此事發生於清世祖順治元年(西元一六四四年)。(果報聞見錄)





清 王仰泉


王仰泉。杭州人,以屠羊為業,所殺的羊隻不計其數。後來得疾病,看見一大群的羊來索命,心裡感到很恐懼。等到疾病痊癒後,便立刻改行,並且長年持齋奉持佛法。王仰泉持誦《金剛經》總共滿一萬五千多卷。晚上又禮拜《法華經》,如此晝夜精進從不懈怠。年八十一歲,忽然看見催命使者來追他,王仰泉抗拒並大聲說:「我要等佛來接引才要去。」經過五天之後,果然見到阿彌陀佛現廣大身,垂手接引,然後安詳喜悅地往生。(現果隨錄)





清 梁維周


梁維周。浙江紹興嵊縣人,在龍潭庵為帶髮修行的人。年四十歲時眼睛失明,因而無法工作養活自己,想要自殺尋死。雲麗法師阻止他說:「不要白白地枉死,西方有佛,號阿彌陀,你若能至心稱念阿彌陀佛,則不難橫超生死,就算是眼睛看不見,哪裏有什麼妨礙呢?」梁維周於是聽從他說的話。雲麗法師從此每天募飯供給他,梁維周則極為懇切地念佛。如是經過三年,梁維周的眼睛突然復明,過半個月後,告訴大眾說:「我將去了!」三天後,正當中午之時,向著西方坐化而往生。此事發生於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西元一七七三年)。(僧雲麗述)

論曰:「修習淨土法門的人,不論富貴貧賤,不分賢明愚癡,只要信心深切則能契入,只要至誠懇切就能通達。譬如張鍾馗、張善和等人,都只是一般的販夫屠戶罷了!然而只要一念迴光返照,則能頓然超脫、到達彼岸極樂世界。由此可知心力不可思議,佛力也不可思議!





往生女人第九
韋提希夫人、五百侍女


韋提希。摩竭提國頻婆娑羅王的夫人。他們有一位太子,名阿闍世,因隨順調達(提婆達多)惡友的教唆,而將父王關置於七重的室內。並且限制群臣,任何人都不得前往探視。當時韋提希夫人恭敬大王,於是澡浴清淨後,以酥蜜和著麵,塗抹在自己身體上,並在諸瓔珞中盛裝葡萄漿,然後秘密地讓頻婆娑羅王飲食,國王於是才得以不死。後來,阿闍世聽聞此事,即拿著利劍,想要殺害其母。但為二位大臣勸諫阻止,阿闍世於是將母親關在深宮,不再讓她出來。當時韋提希被幽禁之後,心中愁憂憔悴,於是遙向耆闍崛山,對著釋迦牟尼佛所在之處至誠頂禮,而說此言:「如來世尊,在往昔的時候,常常派遣阿難尊者來慰問我,如今我心中愁憂,世尊的威德望重,不敢請世尊相見。所以願佛陀派遣目連、阿難兩位尊者與我相見。」說完話後,悲泣雨淚,遙向釋迦牟尼佛頂禮。

這時,世尊在耆闍崛山,知曉韋提希夫人心中之念,即敕令大目犍連以及阿難,從空而來。釋迦牟尼佛本人則從耆闍崛山隱沒,而出現於王宮中。此時韋提希頂禮佛足之後,便舉起頭仰望世尊釋迦牟尼佛,世尊身紫金色,坐在百寶蓮華上,而目連尊者隨侍於左,阿難尊者則隨侍於右,帝釋梵王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此時韋提希對著佛陀哭泣,稟告佛陀說:「世尊,我宿世以前是犯何罪,生此忤逆不孝的惡子。唯願世尊,為我廣說沒有憂愁苦惱的世界,我當往生其處,不樂閻浮提濁惡痛苦的世界。此五濁惡世,地獄餓鬼畜生盈滿,眾多不善之事聚集。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於今向世尊,求哀懺悔。唯願佛陀慈悲如日,教我觀想充滿清淨善業的世界。」

此時世尊,眉間白毫放大光明,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然後返回住於佛頂,化為金臺,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其中顯現出來。韋提希夫人見到此勝妙的聖境之後,稟告佛陀說:「此諸佛土雖然也是莊嚴清淨,皆有光明,但我現今樂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佛告韋提希:「阿彌陀佛去此不遠,你應當一心繫念,仔細觀想彼國。我現在為妳廣分別說,也令未來凡夫、修習淨土法門的人,令其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想要往生彼極樂國的人,應當修習三種福德。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導策勵眾人修行佛道。如是三事,名為淨業正因。」

佛又為韋提希說十六種觀法之後,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大無邊之相,得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及二大菩薩。此時韋提希夫人心生歡喜,讚歎未曾得見如是不可思議之境界。心中於是豁然大悟,證得無生法忍。而五百侍女,則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極樂世界。世尊為她們全部授記,皆當往生西方淨土。往生彼國後,獲得諸佛現前三昧。(觀無量壽佛經)





佛世 樂音老母


佛陀在維耶羅國(在今日中印度)時,其所停留的地方,名為『樂音』。當時有一位貧窮的老母來請示佛陀,說:「生老病死,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乃至六識、六根、五大,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佛回答說:「生老病死,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乃至六識、六根、五大,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譬如兩木相鑽出火,火還燒木,木盡火便滅。諸法亦如是,因緣合會乃成,因緣離散即滅,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佛陀並且為她廣說種種譬喻,老母聞法心開悟解,證得法眼。佛陀說:「我前世發菩薩心時,曾經是她的兒子,今此老母,壽終後當生阿彌陀佛國中,供養諸佛。於往後的六十億劫,當得作佛,名『扶波犍』,其國土名為『化作』。」(佛說老母經)





劉宋 紀氏


紀氏。句容(江蘇)葛濟之的妻子,劉宋時代的人。葛濟之是葛洪的後代,其家族世代學習神仙術,只有紀氏至心信樂奉持佛法,虔誠恭敬從不改變。有一天,紀氏正在紡織的時候,仰起頭來望見天空雲日開朗,空中清徹光明燦爛,忽然有寶蓋幢旛自西方而來,其中擁簇著一尊如來,金色晃耀,照徹雲間。紀氏因此停止紡織仔細地注視觀察,心中歡喜踴躍地說:「經典上說有無量壽佛,難道這就是嗎?」說著便頭面頂禮,並拉著葛濟之,向他指示阿彌陀佛出現的地方。而葛濟之只見到佛的半身,及諸旛蓋,不久所見的聖境就隱沒了。當時鄉里老幼,都一起親或聽聞此事,因此跟從她歸依佛門的人有很多。(冥祥記)





劉宋 魏世子女


魏世子的女兒。梁郡(安徽合肥東北一帶)人。她的父親魏世子(參見本書二二八頁)及兄長都修習淨土法門,而女兒也一心一意要往生西方淨土。不久之後,女無疾往生,七日後又再甦醒過來,隨即登上高座,持誦《無量壽經》。誦經完畢後,女下座告訴父親說:「我逝去後,便往生無量壽國。在七寶池中,我及父親兄長,各有一朵大蓮華,大家都將生於其內。唯獨母親沒有,對此我感到非常地悲傷,所以特來告訴您們。」說完後即往生。其母親從此以後也很恭敬地奉持佛法。(冥祥記)





隋 獨孤皇后


獨孤皇后。河南洛陽人,北周大司馬河內公獨孤信的女兒。隋文帝尚未登基為皇帝時,就已經娶她為夫人,等到文帝登基為皇帝時,便敕封為皇后。獨孤皇后生性賢明,對朝廷的政事,有很大的助益。但是性情頗為妒忌,因而後宮的妃子很少得以親近皇帝。文帝弘揚護持佛法,敕令諸州郡,於各地遍造佛塔,安置舍利子,很多都有感應的瑞相。皇后也恭敬仰慕大乘,時常持念佛名。每當她持念佛名時,必定先更換清淨的衣裳,並以沈香水漱口,如此習以為常。

隋文帝仁壽二年(西元六○二年)八月的甲子日,皇后崩逝於永安宮,時年五十歲,當時異香滿室,天樂振響。隋文帝問梵僧闍提斯那說:「這是什麼祥瑞的徵兆呢?」僧答:「西方極樂淨土有佛,名阿彌陀,現今皇后往生彼國,所以示現這種瑞相。」(隋書。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唐 王氏


王氏。隋朝人,薛翁的妻子,僧頂蓋的母親。王氏平日讀誦經典,勤修懺法,一心求生極樂淨土。唐太宗貞觀十一年(西元六三七年)生病,因而更加勤奮懇切地念佛。不久,王氏看見前有紅色蓮華,其形狀大如五斗的甕子。後來又見到青色蓮華充滿整個室內,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降臨空中。其孫子大興隨侍左側,見到佛身高大,且高出二位菩薩之上,很久之後才隱沒,而王氏早已經往生了。(續高僧傳)





唐 姚婆


姚婆。上黨(山西長治市)人,與范婆交往親近。有一天,范婆勸她念阿彌陀佛,姚婆於是隨她念佛。從此以後摒除家務,一心念佛。後來臨命終時,見到阿彌陀佛降臨空中,二大菩薩隨侍左右。姚婆於是稟白阿彌陀佛說:「假使我沒有遇到范婆,哪裏能見到佛呢?所以請佛稍待一下,等我向她辭別。」等到范婆來時,佛菩薩依然清晰可見,接著姚婆就立化往生。(淨土文)





唐 溫靜文妻


溫靜文之妻,并州(河北正定縣一帶)人,因久病臥床,所以溫靜文教她念阿彌陀佛,妻子因此而跟著念佛。平日默誦佛名,歷經二年而不間斷。有一天,妻忽然告訴丈夫溫靜文說:「我已經見到阿彌陀佛了,下個月中我一定往生。」往生的前三日,蓮華現前,其形狀大如日輪。往生那一天,妻準備豐盛的食物供養父母,並說道:「如今我很幸運能往生極樂淨土,願父母及丈夫,專念阿彌陀佛,不久便當相見於淨土。」說完後即往生。(淨土文)





宋 任氏


鍾離夫人任氏,宋朝開封府知府鍾離瑾(會稽人)(參見本書一七五頁)的母親。任氏平生專志於淨土法門,雕刻栴檀木為阿彌陀佛的聖像,並時常恭敬地禮拜、旋繞。年九十八歲,其生活起居仍如平常之時。有一天,忽然告誡鍾離瑾說:「人人有個彌陀,奈何拋去。處處無非極樂,不解歸來。我將往生,希望你要念佛。」隔天,任氏早晨起來,燒香供佛,持念佛名。過了一會兒,即合掌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王氏、侍妾


越國夫人王氏,宋哲宗之叔父荊王的妻子。王氏專修淨土法門,不論晝夜從不間斷。王氏引導諸侍妾婢女,一同發願求生西方淨土。其中有一侍妾特別懈怠散慢,於是夫人說:「不可因妳一人,壞我規矩。」便將她驅擯。妾因此感到驚懼後悔,於是發奮精進,從不倦怠。有一天,妾告訴其他的侍妾說:「我要走了!」當天夜裡大家都聞到異香滿室,而妾已經無疾往生。隔天晚上,其同事的侍妾告訴夫人說:「昨天晚上我夢見往生的侍妾,叫我代替她向夫人致謝,幸蒙夫人的訓示教誨,而得以往生西方淨土,無盡地感謝妳的恩德。」夫人卻說:「她若能入我夢中,我才相信妳說的話。」當天夜裡,夫人夢見亡妾,向她致謝,就和前述的情況一樣。夫人說:「我可以到西方淨土嗎?」妾答:「可以!」於是引導夫人行走。一會兒,看見一大池,池中有蓮華,其中大大小小交相錯雜,有的茂美也有的枯萎。夫人問其原因,妾說:「世間修行要往生西方淨土的人,才發一念,此蓮池中便生出一朵蓮華,然而因各人的勤奮、怠惰不同,其蓮華的茂美或枯萎也不相同,精進修行的人其蓮華美麗盛開,怠惰荒廢的人其蓮華則衰殘枯萎。若精進修行且歷久而不間斷的人,等到憶念純熟觀想成就,其人形體消亡而神識離世的時候,決定往生於其蓮華苞中。」

後來,看見有一人穿著官服而坐,並以寶冠瓔珞莊嚴其身,夫人問:「這是什麼人?」妾答:「楊傑。」另外又有一人穿著官服而坐,其蓮華頗為衰殘,夫人又問:「是什麼人?」答:「馬玗。」(此二人都是修習淨土法門,其事蹟已記載於本傳一六七及一七六頁中。)夫人說:「我應當生於何處?」妾引導她行走,大約數里,望見有一蓮華臺,金碧輝煌,光明透徹。妾說:「此是夫人的生處,乃是金臺上品上生啊!」夫人醒來後,悲喜交至。就在同一年夫人生日的那天,夫人早晨起來之後,拿著香爐燒香,並望著觀音閣而站立。諸位眷屬正要向前為她祝壽時,只見她已立化往生了。(樂邦文類)





宋 陳媼


陳媼(媼,音ㄠˇ,指年老的婦人)。錢塘人。依止靈芝律師受菩薩戒,平日一心念佛,每日禮佛千拜。有一天,放經典的桌子裏迸出舍利子。陳媼臨命終,見到佛來接引。於是回頭向旁人說話,尚未說完話,便寂然往生。(佛祖統紀)





宋 袁媼


袁媼。錢塘人。依止靈芝律師受菩薩戒,隨即斷絕葷腥之食及飲酒,並且堅志修習淨土法門,其家人都受到她的感化,如此歷經二十年。有一天,得疾病,於是請圓淨律師為她說法。才一會兒,袁媼即見到佛菩薩眾現前來接引,接著就端坐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陳媼


陳媼。長蘆宗賾禪師的母親。宗賾曾經著作《蓮華勝會錄》,普勸僧、俗二眾求生西方淨土。他居住在廣平的普會寺,因此迎接母親到方丈室東邊的屋子居住,陳媼早晚都很精進地持念佛名。後來陳媼得疾病,因而集合大眾唱念佛號。念滿兩天,陳媼突然合掌瞻視佛像,然後安詳地往生。往生的前一天,宗賾禪師夢見母親告訴他說:「我見到十多位尼師來召喚我。」宗賾說:「這是往生的瑞相啊!」說完後,陳媼坐化往生,其臉潔白如玉。後來陳媼往生後的第二天,頭頂仍留有餘溫,其臉色潔白就如宗賾禪師在夢裡所見的樣子。(佛祖統紀)





宋 于媼


于媼。浙江錢塘秦氏的女兒。其夫以賣魚為業。于媼有一個兒子惹上官司,因此全家破產。于媼心中憂愁苦惱,想要投江自盡,正好遇到淨住寺的照法師,勸她說:「這是宿世的業緣,總是應該逆來順受,若是白白地投江枉死,不如念佛求生西方。」于媼突然省悟,隨即燃一指於佛前,發願要長年持齋,每日稱念佛名,如是歷經十年而不懈怠。于媼凡是看見一切的人,皆稱之為佛子。有一天,請僧人持誦《觀無量壽佛經》,她自己則拿著念珠誦念佛名,當僧眾誦經,誦到十六觀中觀阿彌陀佛聖像的那一章時,便安詳地往生。(佛祖統紀)





宋 王氏


王氏。安徽合肥人馬永逸的妻子。馬永逸修習淨土法門,其事蹟記載於《馬玗傳》。其妻王氏也持念佛名,修行十念念佛法門。又曾持誦(破地獄偈),此偈出自於《華嚴經》,偈頌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有一天晚上,王氏夢見地獄主者來感謝她說:「承蒙您持偈的功德,因此地獄中的眾生,有很多都往生善道了!」後來王氏臥病在床,仍然持念佛名不絕於口。往生後,諸位親屬及其侍女,都夢到王氏回來告訴他們說:「我已得生極樂淨土。」(樂邦文類)





宋 馮氏


馮氏。廣平郡(河北永年縣東南)夫人馮氏,名法信,贈少師馮珣的女兒,鎮洮軍承宣使陳思恭之妻。馮氏年少時多病,等到嫁入陳家之後,病情日漸加重。當時慈受深禪師居住在王城,倡導佛法,馮氏為他闢建一間修行的淨室,並向他求取治病的藥方。慈受禪師教她奉持齋戒、誦念西方阿彌陀佛名號。夫人歡喜地信受奉行,回家不到一個月便摒除葷腥肉食,捨棄胭脂膏粉,穿著掃塔修行的衣服,修西方淨土的觀想。自己閱經、繞佛,行住坐臥起居動靜之間,一心一意繫念西方。不久,馮氏的病就痊癒了,可以像從前一樣地料理家事,但是她未因此而停止修習淨土法門。如是歷經十年,而沒有怠惰的容色,也沒有自誇的神情,心地安詳身體舒適,神氣一日比一日旺盛。

有一天,馮氏取筆書寫偈頌曰:「隨緣任業許多年,枉作耕牛大可憐。打疊身心早脫去,免將鼻孔被人牽。」見到此偈的人都覺得奇怪。而夫人又說:「本來是在清淨界中,由於一時失念而至此世界。支那(中國)的緣已盡,即刻就要向西歸去。此事正合我願,有什麼好奇怪的!」那年九月,得疾病。到了十二月的某天晚上,告訴侍者說:「我已神遊極樂淨土,面禮阿彌陀佛大慈悲父,觀世音菩薩在左顧視,大勢至菩薩在右流盼,百千萬億的清淨佛子,都作禮慶賀我得生極樂國。至於極樂淨土的宮殿樓閣園林池沼,清淨光明神妙美麗,與《十六觀經》所說的無二無別。到過淨土的人才能了解,不是可以用言語形容告訴你們的。」侍者趕緊呼叫其丈夫陳思恭前來,告訴他馮氏將要往生的情形,於是夫妻二人相對合掌誦念佛名。到了隔天的早晨,馮氏吉祥臥而往生。三天之後入殮,家人聞到奇妙的異香。後來荼毗火化之前,開棺一看,仍然栩栩如生。時年三十六歲。(樂邦文類)





宋 吳氏、二侍女


吳氏。都官(掌理軍事刑獄)員外郎呂宏的妻子。呂宏早就明瞭佛教義理,與吳氏同一志向清淨修行。吳氏有二位侍女,也斷絕葷腥肉食,其中一位喜好修禪,不久之後生病,在談笑中坐化往生,如蟬脫殼般地自在解脫。另一位侍女,則奉持戒律刻苦修行,有時整天不吃飯,每天只喝吳氏持誦的大悲咒水一小杯而已。

有一天,此侍女忽然見到金色蓮華現前,在蓮華上有佛趺坐的雙腿隱約可見。數日後,看見膝蓋。又過數日,看見身體。再數日,頭部及面容完全可以看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完全具足,阿彌陀佛端坐在蓮華當中,左右則是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後來,極樂世界的宮殿樹林,也看得清楚明白瞭如指掌,無數的清淨男子,經行於其間。如此三年從不間斷。有人問:「妳曾聽聞阿彌陀佛說法嗎?」侍女回答:「我只證得天眼通,尚未證得天耳通,因此阿彌陀佛所說的法,尚未能夠聽聞。」不久之後,此侍女自言往生的時候到了,於是就安然往生。

吳氏平日供奉觀世音菩薩非常虔誠,房室中陳列淨瓶數十隻,均注入淨水。吳氏每日持誦大悲咒,則見觀世音菩薩放光照入瓶中,凡是有病的人,喝了此水即可痊癒。此淨水放置整年,水的顏色及味道仍不改變,即使在大寒的嚴冬裡也不凍結,所以當時的人稱吳氏為『觀音縣君』。(淨土文)





宋 龔氏、妾于氏


龔氏。錢塘(浙江)人,是孫忭居士(本書二三五頁)的母親。龔氏平日持誦《阿彌陀經》,並且經常持念佛名。有一天,龔氏生病,請清照律師來,稱揚宣說極樂淨土清淨莊嚴之事。清照律師尚未說完,龔氏就已經端坐往生了。其家有一位老妾于氏,也經常持念佛號。不久之後,夢見龔氏告訴她說:「我已往生極樂淨土。七日以後,妳將來此。」七日後,于氏也安然往生。(佛祖統紀)





宋 孫氏女


孫氏女。錢塘人。平時經常持念佛名,並且學習持咒。後來孫氏女生病,請清照律師前來,孫氏女稟告律師說:「我因久病而厭世,如何才能脫離五濁惡世,受諸妙樂呢?」清照律師於是為她稱揚宣說極樂淨土的殊勝因緣,孫氏女非常喜悅。當天晚上,孫氏女夢見清照律師給她一小杯藥,孫氏女將藥服下,於是疾病就頓時痊癒了。三日之後,孫氏女告訴她的侍女說:「迦葉尊者現在在此,有大好的金色蓮華座,我要走了。」說完之後隨即結手印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郭氏


郭氏。名妙圓,仁和(杭州)人,是清照律師(見第一冊三一二頁)的妹妹。郭氏長年持齋,稱念佛名,並且課誦《法華經》及《阿彌陀經》兩部經典,同時兼修方等懺法,常常諦觀落日,全心全意地專注觀想西方淨土。有一天,忽然聽到空中有聲音說:「郭妙圓,決定往生極樂淨土。」郭氏曾經到清照律師的道場,舉行繫念會,並齋僧百人。郭氏臨命終時,請清照律師為她說法,然後隨即坐化往生。(佛祖統紀)





宋 施氏、夫沈銓


施氏。浙江錢塘沈銓的妻子。施氏與丈夫一同修習淨土法門,曾經請清照律師依《十六觀經》,繪畫九品往生圖,用來幫助觀想。施氏平日時常供佛齋僧,並且印行布施《大般若經》。同時興建徑山、天寧等寺院大殿,而將所有善法功德皆迴向往生西方淨土。施氏與丈夫先後往生,他們臨終時都見到化佛垂手接引,然後面向西方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姚婆


姚婆。不清楚她的出身。姚婆專修淨土法門,並且觀想憶念西方阿彌陀佛從不間斷。有一天,姚婆正向著西方念佛,忽然見到日輪中現出阿彌陀佛,相好光明悉皆具足,於是請僧思淨繪畫阿彌陀佛聖像。法怡法師並為之作讚曰:「極樂世界實在是有這個地方,就只在平常日落的方向。所以釋迦牟尼佛教韋提希,要仔細地觀想落日就如同高懸的大鼓。善哉!姚氏這一位老太太,能以此心求生西方淨土。黃昏時作觀、清晨時憶想,已不知此是何年何月。行時也持誦、坐時也稱念,早就忘了冷熱寒暑。阿彌陀佛忽然從心想而生,在恍惚之間,突然明白清楚地面睹了相好莊嚴。此時虛空晴朗毫無雲霧,桑榆樹上還駐留著落日的光芒。而阿彌陀佛的慈光晃耀比太陽更燦爛輝煌,紺目澄清、白毫宛轉,種種的妙相全部具足。眼睛見到此聖相內心感到既驚喜又悲歎,於是走告導師『喻彌陀』。(思淨法師人稱『喻彌陀』見《淨土聖賢錄易解一》頁二九二),將其所見希有難得之事全部描述出來,並祈願法師能將佛的金容以紙筆繪畫下來。我聽聞此殊勝之事而讚歎善哉,要我說偈頌,可惜我也沒開悟。應當了知我們離佛本來就不遠,但斷善根的眾生哪裡能明白這個道理呢?雖然極樂世界遠在十萬億的國土之外,其實只在我們心中的一念之間即可超越,猶如跨出一步那麼容易。若有迷途之人問起路頭,只要向他說這麼直直地往西方去即可!」(樂邦文類)





宋 王氏


王氏。明州(浙江寧波市)人,每日持誦《金剛經》。王氏懷孕二十八個月仍未生產,身體日漸瘦弱。有一天,靠著門而站著休息,忽然一位奇異的僧人經過,對她說:「妳有善根,何不印行布施《金剛經》千部呢?」王氏於是依照他的指示去做。後來又齋僧千人,並且持誦《金剛經》千部。有一天的深夜,夢見金剛神以杵指著她的腹部。醒來之後,已生下兩個男孩在上了。王氏因此持齋誦經從不間斷。

年六十一歲時,突然暴斃,有二位使者為她引見冥王,王氏自己說她從小就持誦《金剛經》。冥王於是賜給她金色的床座,命令她坐在宮殿的側邊,朗誦《金剛經》一遍。冥王問她:「妳為何不念咒呢?」王氏答:「世間沒有此咒的版本。」冥王於是令鬼吏於藏經中取出咒本給她,並且囑咐說:「妳到陽間,將此咒本輾轉流通,切勿遺失。妳以後壽終,直接往生極樂世界,不必再來此處了。」王氏於是甦醒過來。後來到了九十一歲時,毫無疾苦而坐化往生。其補闕真言曰:『唵!呼
呼 ,社曳穆契莎訶。』此事發生於南宋高宗紹興九年(西元一一三九年)。(金剛證果)





宋 王百娘


王百娘。明州人。年少時喪父,嫁人沒多久就守寡了。於是王百娘跟著她的舅舅舍人(掌管詔告或侍從的官員)陳安行,一起居住在官舍。南宋高宗紹興二年(西元一一三二年)夏天,王百娘忽然生病而變成聾啞,因此如果想要什麼,就只能寫在紙上。舅舅陳安行教她至心歸依觀音大士,王百娘遵照其言早晚恭敬禮拜。

有一天,在小睡的時候,忽然見到觀世音菩薩現身,指示她修行的捷徑,教導她每日面向西方,頂禮阿彌陀佛。並且授以偈頌曰:「淨土周沙界,云何獨禮西。但能回一念,觸處是菩提。」又說:「妳可普遍勸人持誦此偈頌。」後來,不到一個月,聾啞二病突然痊癒。舅舅陳安行說這是因為她的念力精純懇切,因此佛菩薩的感應就如同山谷的回響般應聲而至。並將此事刻印記載下來,以廣泛流傳她感應的事蹟
。(夷堅志)





宋 朱氏


朱氏。名如一,明州薛生的妻子。年二十多歲就過著衣著樸素、奉持齋戒的日子,並且虔誠地修習淨土法門。朱氏曾經用黃色的絹布,請善於書寫的人恭寫《法華經》,自己再以鮮綠色的絲線刺繡經文,一針一線之間綿綿密密毫無間斷,經文的字體一筆一劃非常清晰明朗,如是歷經了十年才完成。朱氏這十年中唱念及頂禮佛名,共八萬四千遍。後來,又刺繡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像。學習《法華經》,過了三個月便會背誦。接著,又閱讀《華嚴經》、《大般若經》、《楞嚴經》及《圓覺經》都能貫徹通達其義理。又刻鏤木版為圖,勸人念阿彌陀佛。接受其圖的人,必須念滿十萬聲,然後迴向西方淨土。受她感化的人達到二十萬人之多。不久,建造茅屋於墳墓旁邊,其中的一室用來供奉佛像,一室用來靜坐,另一室則用來抄寫經典。供給服侍她的只有一位婢女,茅屋內只有主僕二人一起同共甘苦。

南宋光宗紹熙四年(西元一一九三年)春天,朱氏把她所有陪嫁的東西全部賣掉,拿來作三日的法會、齋請一千位比丘。且集合僧俗二眾一萬人,一起唱念西方阿彌陀佛名號。同時製造寶幢,將她刺繡的經典裝在七個卷軸中,並寫上參與念佛法會者的姓名,然後送到羅

羅道場的僧堂中供奉。十二月,朱氏現出小病,將要命終時,自己起來端身趺坐。她的丈夫薛生說:「我們薛家沒有這種坐著往生的方式。」於是請她就寢,然後吉祥臥而往生。時年三十七歲。(樂邦文類)





宋 陸氏


王宜人(古代官員之母或妻的封號)陸氏。浙江錢塘人,朝請大夫王璵的妻子。陸氏時常持誦《法華經》,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平日每當拜懺一次,就同時唱念佛名萬聲,如是歷經三十年。有一天,突然得了小病,聽到天鼓自鳴,隨即面向西方端坐,雙手結印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蔡氏


蔡氏。錢塘人。很早就喪夫寡居,平日持誦經典稱念佛名,並且每日至誠禮拜,如是精進修行超過二十年。有一天,蔡氏忽然見到金色蓮華出現於空中,急忙拿出平時修行的課目成績將它放在懷中,然後安詳坐化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項氏


項氏。名妙智,浙江鄞縣人。丈夫逝世後,非常殷勤恭敬地奉持佛法,平日時常持念佛名。項氏有兩個女兒,後來都讓她們出家為比丘尼。項氏曾預先訂做一個棺木,等到即將往生時告訴女兒們說:「我想要坐化往生,用棺木如何能坐化往生呢?」女兒們說:「佛也是用金棺吉祥臥而逝,沒有什麼不好啊!」項氏於是諷頌《觀無量壽經》(上品往生章)然後轉身向著西方,兩手結印,微笑而往生。此事發生於南宋理宗紹定六年(西元一二三三年)。(佛祖統紀)





宋 沈氏


沈氏。名妙智,浙江慈溪人,年長後嫁給章姓人家。沈氏從小就持長齋,每日課誦佛號,嫁人之後,仍然堅志佛道從不改變。沈氏心地慈悲憐憫有情的眾生,時常救濟飢寒的人。後來患得輕微的疾病,反而更加懇切地念佛。有一次,忽然見到阿彌陀佛踴現於虛空中,菩薩聖眾左右圍繞,並放白毫光來到沈氏的處所,就好像長虹駕凌於空中,如千燈普照一般地光明。過了一會兒,沈氏即安然而往生。此事發生於南宋理宗端平二年(西元一二三五年)。(佛祖統紀)





宋 鍾婆


鍾婆。嘉禾(福建建陽縣)人。每日持誦《阿彌陀經》,並稱念佛號,達二十年之久。有一天,鍾婆告訴兒子說:「西方極樂世界的聖眾滿虛空,並且有大白蓮華,清淨光明普遍照耀,我要走了!」說完就端身正坐,合掌而往生。(佛祖統紀)宋
梁氏女梁氏女。山西汾陽人。年少時眼睛就瞎了,後來遇到一位僧人,教她持念阿彌陀佛。過了三年,雙眼忽然復明,梁氏女因此持念佛名從不間斷。有一天,見到空中幢旛寶蓋下臨,阿彌陀佛及諸大菩薩同來接引,接著就往生了。(佛祖統紀)







 

作者:miaoyin居士整理 录入:纯净纯善 来源:淨土聖賢錄
  • 净空法师文集(www.jkfswj.org) © 2016 欢迎转载,功德无量!
  • Email:52889904@qq.com 站长QQ:52889904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