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文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 >> 89年无量寿经 >> 内容

无量寿经  (第十一集)

时间:2012-3-6 13:12:19 点击:1016

无量寿经  (第十一集)  1989/4  新加坡  档名:02-03-11

  第三十面,倒数第四行:

  【圆满成就第九】

  在前面从正宗分开始到第八章,就是上一次昨天讲完的,这样长的一段经文都是说明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大愿大行,弥陀因地就是法藏比丘。从这一章开始是说果地上的成就,修因一定会得果报,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法藏在因地上愿行都非常的殊胜,希有无比,所以他的果报当然是不可思议。现在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到这个地方,这是一小段,这几句经文里面含义非常之深广。他在因地的修行,前面几章都概略的为我们说明了。佛所说的正如同经上常讲的,只是略说少分而已,为什么?如果要是说,法藏比丘参访诸佛国土,就是说那些国土的名号,佛连续不断给我们说一劫也说不完。何况他累劫的修行,所谓积功累德无量无边。可见得这个『於一切法,而得自在』,不是偶然得来的。我们今天於一切法不自在,可以说是处处成障。我们六根接触六尘之处统统是障碍,那有自在!

  《华严》虽然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也只是听说而已,不但我们本身做不到,甚至於我们在一生当中,这样的人我们也未曾见过。只有在经上看到诸佛与那些大菩萨们示现的确实是像自在的样子,我们知道他是无量劫当中修成的。听了这些话,我们免不了又起了忧虑,那就是他修无量劫才得自在,我们要到哪一天才能得自在?这是真的,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不是错误的。说实在话,这是佛告诉我们,修学任何一个法门,不要说得大自在,就得一点小自在都不容易。

  那个小自在是什么人得?阿罗汉。阿罗汉这个三德:法身、般若、解脱,这三种他只得到一种,法身他没有证得,般若他也没有,他只得到了解脱。而且这个解脱还不是究竟圆满的解脱,少分解脱而已,只得了少分。从凡夫修成阿罗汉,就不是容易事情。一般在佛经上说,小乘证得初果之后,证得初果的条件是要断八十八品见惑,就是见思烦恼,这见烦恼三界有八十八品统统断尽,这才能证得初果。从这一天起,他在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才能证阿罗汉果。人间寿命短,天上的寿命长,这个七次往返,年岁都是天文数字,这才能证得阿罗汉。

  经上又告诉我们,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这一个阿僧只劫,这个数字就很大很大,过去台中慈光讲座,他们有一个简单的算法,算这个「阿僧只劫」。我们中国,这个数目字的单位是万万为「亿」,万万是为亿,万亿就叫做兆,万亿为「兆」。用这个兆做单位,多少兆?上面是一千,下面有八个万字,就是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一个阿僧只劫。三个阿僧只劫,佛给我们说这才能成得了佛。这个三个阿僧只劫从什么时候算起?我们现在开始学佛了,算不算?给诸位说,不算。

  其实我们这几天在讲座里面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每一位同修,你们过去世中生生世世学佛,如果要算时间,不晓得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阿僧只劫了。修这么久了,那佛说修三个阿僧只劫成佛了,我们修了几千、几万个阿僧只劫也没成佛,这是怎么回事情?你要晓得,佛讲三个阿僧袛劫,它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刚才讲的小乘初果是相同的。你是从证得须陀洹果那一天算起,算三大阿僧只劫,你这个才能够成得了佛。没有断这个见惑八十八品,见惑没有断,那个统统都不算。

  就像你年年去念书,想去考学校,这个考大学,一考大学那是四年毕业。但是年年都去考,年年都没有考上,那不能算。你得从考上那一天起,进了学校了,我四年才能毕得了业。否则的话,年年去考,考了四十年、五十年从来没有考上过,那你四年毕不了业。由此可知,我们过去生中不晓得经历多少阿僧只劫,从来没有一次考上。如果要考上了,你就不在此地了,你今天就成佛、成菩萨了。没有考上!这一生是又得人身遇到佛法了,想想这一生能不能考得上?我看还是没指望,谁有能力将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这里说起来容易,实实在在不容易。

  这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可以说没有一个法门是例外的,统统要走这一条路子。可是唯独净土法门不同,这个法门,过去生中我们有没有遇到过?给诸位说,有遇到过。有遇到过,你怎么会没有往生?这个问题要问你自己,你遇到了为什么没有往生?这个里面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信不过,这方法太容易了,那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就能够成佛,就能出三界?这是你怀疑,不能够相信,信心不能建立。第二个原因,贪恋世间五欲六尘,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极乐世界没能去得了。生生世世在这里搞六道轮回,不是不能去。

  这一生,我们再次遇到这个法门,一定要觉悟,要真正发心,要远离五欲六尘,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发心专念专修,这样我们的功德很快就圆满了。怎么圆满?因为这个法门里面有最大的一个便宜,就是把阿弥陀佛累劫修行,就是积功累德无量无边,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功德。诸位要知道,其他法门是办不到的,为什么?自力法门。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二力就是能够把弥陀无量无边的功德,把它变成我们的功德。但是这个变要你自己去变,别人不能代你变。你自己会变,就是你自己的这一分力量。弥陀功德给你,那是他力,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

  怎样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我们自己的功德?这就是经上教导我们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著重在「专」字。如果你要是真正专修,得清净心之后,你现在还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给诸位说,你就能够得自在了。当然这个自在不是究竟圆满的自在,究竟圆满的自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那个功德利益,诚如经中所说『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为什么?这个境界,语言达不到的。诸位要晓得,我们的言语是有限度的,有很多东西不是言语能说得出来的。不但言语达不到,我们的心思也没有办法想到,我们想,拚命去想,怎么想也想不到。所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言语这一道没有办法,达不到,心行是我们的思想,我们怎么样想也想不到。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弥陀无量劫中累劫修行的功德。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

  这章的题目就从这句经文上提出来的,可见得这一句就是这一章的中心。『所发誓愿』是因,『圆满成就』是果,因圆果满。「圆」是没有欠缺,「满」是满足,都是无欠无余的意思。换句话说,一丝毫的缺陷都没有,西方极乐世界。

  【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这是讲的西方极乐世界。『如实』,这是指的是什么?是指的前面法藏比丘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都成就了、愿愿都圆满了,这个才叫如实。四十八愿没有一愿没有实现,愿愿都兑现。『具足庄严』,本经后面还有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无论是依报是正报,无比的奇丽,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威德广大』,这是讲生活方面,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是在精神的生活方面,这受用无有穷尽。

  『清净佛土』,这个佛土里面,不但没有不如人意的事情你会见到、听到,甚至於说不但见不到,连听都听不到。这个世界没有不善之名,哪里还有不如意的事?所以称心如意是我们世间人作为祝福人的一句话,祝福你吉祥如意。实在讲这是一句空话,为什么?不能兑现。但是这一句话要用在西方极乐世界,那到是真真实实的,一点都不假。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人、没有一家不是吉祥如意、事事如意,西方极乐世界才有,十方诸佛世界都做不到。这是世尊对於阿弥陀佛这一番赞叹。下面阿难尊者提出了问题:

  【阿难闻佛所说。】

  听到释迦牟尼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

  【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

  当然这个事情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事情,经上一直到此地,我们常常看到有称「法藏比丘、法藏菩萨、无量寿佛、阿弥陀佛」,这个「比丘、菩萨、佛」是交互的称谓。说比丘跟说菩萨都是讲在因地,称佛都是讲在果地。到底法藏菩萨成佛了,是『过去佛』,是『未来佛』,还是『现在他方』佛。因为现在我们此地这一方的佛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不可能有两尊佛的,所以要是现在成佛,当然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一定在他方世界。下面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解答,答覆阿难尊者,就是答覆我们诸位。

  【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

  阿难的问是从事相上的问,提出的问题,佛的答覆是从理上来答覆,这个非常要紧,这几句话。《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解释『如来』这称号的定义。他说「如来者,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这叫做如来;又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这都是从理上讲,从本体上讲的,的确是如此。这一句话,大家要晓得,诸佛如是,在我们的分上也是如此。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本性、理体跟诸佛无二无别。诸佛如来是『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我们每一个人当下就是,理上讲完全相同。所以天台大师讲佛讲六种,六即佛,这是理即佛,理即佛,我们大家平等。所以诸佛一成佛的时候,他说「大地众生同成佛道」。怎么同成佛道的?理上说的。在理论上讲,生佛不二,万法一如,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没有过去现在未来。

  过去现在未来这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已。所以我们读唯识,就是唯识里头入门,最简单的这个《百法明门论》,《百法论》里面给我们讲的,时间与空间都列在「不相应行法」里面。什么叫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就是纯属抽象概念,不是事实。这些就是时间与空间,现在科学发达逐渐逐渐明了它的真相了,跟佛经上所讲的,的确是相应的,确实是相应的。可见得佛真的是伟大,在三千年前,根本就科技没有发达,佛就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就知道这么清楚,统统给我们说出来。三千年之后,这才被一些科学证明印证了。

  这一点意思有相当的深度,现在我们要是听不懂,没有关系,慢慢的以后大家就会懂了。什么时候你懂得?你的心清净了,你的心专一了,专一就懂了。佛在经上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能够把心专注在一处,那一切事都容易了,没有办不了的事情。像这种智慧,你就真正开启了。可是有理,当然也有事,下面就说了: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这一句话里面的意思很深很广,暗含著就是说阿弥陀佛早就成佛了,前面所讲的那个成佛,示现了。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世间,他老人家从兜率降生在净饭王皇宫里面,示现的投胎、降生,八相成道,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成佛的。那你再看看《法华经》,看看《梵网经》,《梵网经》里面说,释迦牟尼佛说他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了。可见得他早就成佛了。

  《法华经》里面所说的,他老人家成佛是久远劫已经就成佛了,不是现在才成佛。同样的事实,今天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也是示现的,大慈大悲,示现这一个佛国土。所以『现在西方』,这个「现在」是两个意思:一个是示现在西方;一个就是现在这个时候他在西方。所以这一句里头是有两个意思在里面。现在西方。

  【去閰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

  『俱胝』是中国的十万,这是梵语,十万叫一个俱胝。『那由他』,翻成中国就是亿,所以『百千俱胝那由他』就是十万亿。小本《弥陀经》里面讲的「十万亿佛国土」,就是这个意思。

  【有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於今十劫。今现在说法。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这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世界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西方。所以大家不要怀疑,现在有很多人学了一些科学,就认为西方是没有的。为什么?我们往西方走,走走又走回来了,地球东西转。现在太容易证明了,你坐了飞机是不是两天飞回来了,我们一直往西方飞,飞了两天,又飞回来了。到底西方在哪里?你说南方北方还勉强可以说得通,东西方确实没有!

  诸位要晓得,佛讲的是在娑婆世界的西方,不是讲在地球的西方。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个教区,就是这一个大千世界,彷佛我们现在所讲的银河系。如果从银河系来观察,那观察银河系的西方,即使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在银河系旋转的时候,它那个角度大概才只一两度,确实这方向没有改变,是说的这个。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个佛国土。换句话,这当中有十万亿个银河系,十万亿个大千世界。这个距离实在太遥远了,太渺茫了。

  这太虚空当中,世界无量无边,到底哪一个世界是阿弥陀佛的世界?这也是我们很关心的。我们免不了要怀疑,我们天天在念,念到时候到底在哪里,找都找不到,决定会迷失方向。可是佛在四十八愿愿文里面给我们说得很好,到我们往生那一天,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带我们去,这就不会迷路了。所以你不用考虑它到底在哪一方,用不著考虑。到底是哪一个星球,也用不著考虑,到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来。我们不需要认路,不需要辨方向,这个好,这个很自在。

  还有一点需要跟诸位报告的,那就是我们跟阿弥陀佛要经常不断的保持一个联系的讯号,像我们坐飞机那个驾驶员跟地面上的塔台站不断的在那里联系,不管你飞到什么地方,地面上塔台都知道。我们无论在什么世界,在哪一道里面,我们要经常跟阿弥陀佛保持联系。怎么联系法?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常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声,就跟阿弥陀佛那里电报好像打过去了,他就有感应,感应道交!所以你念得愈多,这联系得愈密切,那这感应就特别显著。

  你要是不跟阿弥陀佛联系,你就会打妄想,打妄想就跟六道轮回联系,就跟三恶道联系,那个事情麻烦大了。这就看你这一生跟谁联系的最密切,你跟他的关系就最深,到后来一定会到他那里去。所以千万不要跟贪瞋痴联系得太密切。贪瞋痴搞得太密切,贪欲将来就会变饿鬼,瞋恚就堕地狱,愚痴就变畜生。所以心里头决定不要有贪瞋痴,心里面最好保持著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好,四个字也好,这个「阿弥陀佛」也好。你喜欢念六个字就念六个字,喜欢念四个字就念四个字,这都没关系。一定要常念,要多念。这是讲我们将来去,你放心,决定不要忧虑。

  阿弥陀佛这个极乐世界建立到现在只有十劫。我们在原译本的《无量寿经》里面看到,有说是十小劫,可见得这时间的确不算很长。古人也有说是十大劫,也有说的是十小劫,这个都不太重要。纵然是十大劫也不算长,为什么?他们那边寿命太长了。无量无边的大劫,不可思议的大劫,那十劫算得了什么?

  现在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都在那里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这些菩萨声闻,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声闻。为什么此地讲的声闻?这里面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意思,是说往生的人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他是学小乘的,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还喜欢听小乘法,为什么?从前小乘经念多了,他还有这个习气。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所听阿弥陀佛讲的法,都是讲小乘法。他在那里证小乘果,就是断见思烦恼。这个是一种说法。

  另外一种说法,西方极乐世界纯是菩萨,决定没有二乘。但是菩萨断惑浅深不一样。像我们去是带业往生,我们所带的业是无明、尘沙、见思烦恼统统都带去的,一品惑也没断。到那个地方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导,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还是要断惑,不断惑不能成佛。断惑,当然是慢慢断,不是一下断掉的,所以也是先断见思。你这见思惑断掉了,尘沙无明还没有断,就叫你做声闻。比照他方世界的阿罗汉,你跟他方世界阿罗汉相等,这是讲你断烦恼跟他相等。那要讲智慧,讲福德,讲神通,讲受用,那阿罗汉简直不能比。只是我断烦恼跟他相等,除这个之外,阿罗汉没法子跟西方世界人相比的。所以这两个意思在,诸位总要晓得。

  这些人都是十劫成就的,都是十劫成就的。第一批去的人,我们在前面经文里看到了,是哪些人?是世自在王会下的那些菩萨、声闻、人、天,听到阿弥陀佛的一次报告之后,他们心里欢喜,都念阿弥陀佛,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所以他们是第一批去的。这十劫当中,是天天都有人去。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这些大众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古人讲,那个人数就像下雨雨点一样,非常非常之多,十方世界都到那里去往生。因为如此,又有人担心,那西方极乐世界能容得下吗?我们现在这世界人口太多,都成了问题了,那西方极乐世界能容得下?这一椿事情,这经论、祖师也跟我们说得很清楚,你不要操心,你操这些心都叫打妄想。你怎么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就是说,你想得太多了。

  第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什么叫法性土,我们也不懂。法性土跟我们这个土又有什么两样?真的不一样。我们这个土就是说是「有量的」,有一定的限量。譬如我们这个讲堂这么大,只能容这么多人,再来个几千人、几万个人,我们讲堂容纳不下。如果是法性土,那就自在了,我们这个讲堂就这么大,来个几千几万人,来个十万、百万人,统统坐得满满的,讲堂也没有大,人也没有缩小,这很奇妙,这不可思议。像《维摩经》里面讲「维摩丈室」。维摩居士那个自己小房间,那个卧房小房间就摆一万个师子座,这时诸大菩萨统统来听维摩居士说法,他那个丈室没有变大,菩萨的师子宝座没有变小,那什么?那就是示现的法性土。法性土里没有大小,跟我们这个不一样,没有限制。这是一个说法,从理上说,你放心,不要忧虑。

  如果从事上来说,你不是在经上看到,这些菩萨天天都要到十方诸佛世界去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这就是这世界是有去有来的,今天这一批人你看到去的,你没有看到又一批人离开极乐世界,到他方世界去供佛,去度化众生去了。就跟学校一样,你看学校年年招生,学校没有满,没有说这个学校容不下人,年年都招生,他人怎么?因为年年都有毕业的。毕业的那一批去了,再招一批进来,不断的在轮流。

  西方极乐世界等於说是十方一切诸佛大家在那里办的一个佛教大学,请阿弥陀佛当校长,十方诸佛都把他的学生统统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读书去,当然,送去读书他有毕业的时候。毕业的时候,所以叫倒驾慈航,乘愿再来,毕业回来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必忧虑那个地方人口太多,容纳不下。他寿命长远得很,现在才十劫,还很早。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将来都是极乐世界的元老,都是老资格,十劫我们就来了。经文里头这一句:

  【今现在说法。】

  这一句重要,《弥陀经》上也有这一句。『今现在说法』,「今」是今天,今天示现在说法。这个「今现在」,从佛讲这个经起,一直到将来这一部经灭了,诸位要是读到这一部经的,这个今现在都是指现前,这很不可思议。都是指现前,阿弥陀佛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讲经说法,这是大好的机缘,我们一定要发心去亲近。

  【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再看底下这一章:

  【皆愿作佛第十】

  这一章是讲普遍的成就。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

  这一句是承前,就是总结前面九章所说的。

  【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

  『阿闍王子』是当时在会下的听众,就是当时释迦牟尼佛讲经,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子他们这是一群人,当时在听经,在座。

  【闻之皆大欢喜。】

  听了佛说阿弥陀佛因地一直到成佛经过这一段事的时候,听了之后非常『欢喜』,欢喜自然就供养。所以:

  【各持一金华盖。】

  这是古印度供养具里面常有的,代表恭敬的,是金色的『华盖』,「盖」是宝盖、花盖。盖的作用是遮尘土的,在佛法里面也是表法,表清净,表一尘不染。这是遮尘土。

  【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

  听得欢喜,每个人拿到自己带来的花盖供养释迦牟尼佛的,这个时候都送到佛前,把花盖送到佛前;然后,又退回到自己的坐位,继续坐下来听经。坐下来听经的时候:

  【心中愿言。】

  这是心里都这么样想,没说出来。心里这么想著:

  【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心里面有这么一个念头,「我将来作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有这么个念头。佛有他心通,我们众生起一个念头,佛就知道了,所以实在说,我们没有办法瞒佛了。菩萨以及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我们想瞒他们瞒不住的,他们统统有神通,我们起心动念,他都晓得。所以学佛的人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老实。你动个念头,佛菩萨统统知道。你动个好念头,他晓得;动个恶念头,他也知道。这一念这是好念头,成佛要想跟阿弥陀佛一样。

  【佛即知之。】

  释迦牟尼佛马上就知道了。

  【告诸比丘。】

  立刻他就在大众当中宣布,你看,他们人动念头还没说出来,佛就晓得了,佛就给他宣布了。

  【是王子等。后当作佛。】

  他说阿闍王子跟五百大长者,将来他们都会作佛,而且还说明他们过去世的因缘。

  【彼於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

  这句话我们要重视,为什么?实在讲佛说阿闍王子这个五百人,简直就是说我们在座的大众。我们今天有机缘来共同研究这一部经,诸位能在讲这讲堂里面坐两小时,你能够专心注意在听,听到心里欢喜,你也是『前世住菩萨道』,你也是『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这是起码的,我们不输阿闍王子,大家应当要晓得。可是你要提高警觉。「住菩萨道」,从前你是菩萨,你现在成什么样了?慢慢退转退转,退转成这退到人了,人这一生保不住,来生有退到畜生,再退到饿鬼、退到地狱,这个事情麻烦大了。菩萨会退转!你看看,过去曾经供养四百亿佛,现在变成王子、变成长者,你看看退到这种程度,这个不得了,这是我们应该要警惕的。

  所以李炳老从前讲经讲到这个地方,大声疾呼,提醒我们要注意三点,要警觉!就是『住菩萨道,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还是有隔阴之迷,还是有退转。这就是什么?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打个转,那是前面四十八愿就讲了,阿弥陀佛给我们保证决定不退转。所以你就晓得,这一些菩萨,真的,无量无边的菩萨想听这个经,想听阿弥陀佛名号,听不到,没有这个缘分。你要不相信,想想你的新加坡,新加坡这么多佛教徒,有几个人听到《无量寿经》?你不就知道了。新加坡的佛教徒决定不止你们这几个人,我听说拜个忏作个法会都几千人参加。你们现在十分之一都不到,十分之九的人都没有这个缘分,想听听不到,所以他有隔阴之迷,他会退转,这是我们要警惕的,作菩萨也不行,会退!

  第二,佛讲『后当作佛』,这个「后」不晓得后到哪一天,这没止境的。虽然以后要作佛,但是如果你要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六道轮回很长,有得轮转。刚才讲必须要你在哪一生当中,真正修到须陀洹果,那么在菩萨位子里面,像圆教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圆教初信等於小乘初果,你不到这个地位不算数,到这个地位这一天才开始,三大阿僧只劫才能修成佛道。那么三大阿僧只劫当中,实在讲要修两个阿僧只劫之后才不退转,你要没有修到两个阿僧只劫,还是要退转,这个东西很麻烦!这是不能不警惕的。所以李老师的最后的结论就说;他说一个人,一个头脑正常清醒的人,没有闻到这个法门,是他过去生中没缘,没有机会,如果已经听到这个法门了,不求带业往生,是非愚即狂,不是愚痴就是狂妄。如果头脑正常的人听到这个法门,没有不发心求生西方净土的。

  说到这个地方,今天还有同修来给我讲,讲到这个往生,现在有很多人主张要消业往生,说带业不能往生,说消业往生。这个事情是早些年,陈建民居士,他是密宗的,他自称为上师。陈建民他提出来的,曾经搞到天翻地覆,搞到许许多多的念佛人心里都慌了,「这下子带业不能往生了,我们念这么多年佛,都白念了」,莫知所从,搞得人心惶惶。

  我记得我是一九八三年,我到美国,沈家桢居士请我去讲经的时候,周宣德老居士在洛杉矶飞机场迎接我,见了面,他老人家就提出这个问题。他说:法师,现在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要消业,那怎么办?我们业障深重没希望了。提出这个问题来问我,我就笑了一笑跟他说,我说:如果是带业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大的世界,只有一个人住,阿弥陀佛,孤孤单单的就这么一个人。他说:为什么?我说:你想一想,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他是不是带业?他一想,没错。对啊!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统统都是带业去往生的,谁说不能带业往生?他这才恍然大悟,他就笑起来了。

  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一个是不带业的,统统是带业的。问题就是你带得多?带得少?你带得多,你的品位就低。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带得最多的,就是下品下生;带得最少的,上品上生。像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这都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弥勒菩萨也是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他们带得少!所以他们是上品上生。统统不带,只有阿弥陀佛一个人。你想想看,那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很孤单,很寂寞了,说法也没有人听,所以大家诸位要晓得。

  佛法不离世间法,这个诸位要晓得。我们说法,言语要婉转、要圆融,不要得罪人。陈建民在美国势力很大,得罪他没有好处。而且这个人我听说(跟他没有见过面),听很多人告诉我,他的瞋恨心很重,你要得罪他,他会报复的,所以我们也不能得罪他。我就说完了,解释了带业往生之后。我又说:消业往生也没错。这就恭维他了,他也没说错。为什么不错?你多消一点,不就少带一点!你品位不就高一点!他的用心也很善,也很好。叫你多消一点,少带一点。两面都圆融了,两面都不得罪。这个话传到他那里去,他也没话说。我也没说他错,但是我也没有说带业往生不对的,两个都对,都好。

  讲带业往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希望,我们的信心坚定了;讲消业往生,我们能多消一点,我们往生品位可以升高。所以这个是说话不要得罪人。这个问题的确在当时是起了很大的风波,我到纽约沈家桢居士也提出这个问题,沈家桢还没有完全修净土,他是问问而已。周宣德是一个修净土的同修。

  底下这一段经文说出这一些人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前世都有关系,都有缘分。如果没有关系,没有缘分,怎么样也聚不到一起来。你看俗话不是常说「五百年修得同船渡」,以前过河坐渡船,我们坐一条船,这个缘分都要是五百世才能够一起在一块过渡。现在讲,我们一同去乘一个巴士,乘一个车,那都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缘分,没有这个缘分,不会碰到一起的。你们想想,我们大家聚集在一堂听佛法,听《无量寿经》,那岂不是无量劫来这个是同修,老同修!绝对不偶然。无量劫以来,我们的同参道友。所以佛就讲了:

  【迦叶佛时。】

  『迦叶佛』是贤劫第三尊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一尊佛。就是迦叶佛成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在兜率内院作补处菩萨。释迦牟尼佛的地位就像现在弥勒菩萨地位一样,这是讲过去世。

  【彼等为我弟子。】

  这个五百人,阿闍王子这五百人,那个时候,释迦佛是菩萨,他们曾经拜这个菩萨做老师,是菩萨的弟子。现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他们又遇到了,又遇到一起了。

  【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现在他们听经欢喜,发心来供养我,又遇到了,前世统统是有因缘的。如果我们要晓得这些因果的真相,一定珍惜因缘。因缘里面有善缘、有恶缘,这是免不了的。善缘,我们要保持;恶缘要改变,要懂得改变。没有学佛之前,往往我们有习气,烦恼习气,有瞋恚、有嫉妒、有贡高我慢,不能容人,那要造业,跟人家结恶缘。学了佛之后,从今以后决定不跟人家结恶缘。那从前的恶缘,我们要想办法感化,想办法把这恶缘化解。就是别人怎么样对不起我,我也不要放在心上,若无其事。佛菩萨教给我们,逆来顺受,不要去计较,报完了,我们也没有瞋恨心,这帐就结了,了了;了了以后,善缘就来了。把恶缘变成善缘,这是聪明人,这是真正有智慧。

  我过去在香港讲经,曾经有一度在光明讲堂,寿冶老和尚的道场。我在那里讲过两个月,讲《楞严经》。他那个讲堂上挂了一副对联,那个对联很有意思。上联上写的说「夫妻是缘」,夫妻是缘分,「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讲夫妻冤冤相报;下联写的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副对联很有趣味。所以这一家人是过去世间这恩怨、讨债、还债关系最深,他才会到一家,所以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世间人迷惑颠倒,年轻相爱、恋爱,爱得不得了,没几天就要打架,要闹离婚,是搞得焦头烂额。可见得当时谈恋爱的时候,甜言蜜语全是假的。所以学了佛之后,那是虚言假语不是真的,你不要把它当真,那你就有智慧了。你要把那些恩恩爱爱都当真的,那叫迷惑颠倒!

  世间人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统统都是虚情假意。不但他自己不晓得他那个心是假,别人不晓得是假的,他自己都不知道他那个心是假的。那个时候,好像他表达那个心是真的,过几天他心又变了,他会变那当然是假的,真的就不会变,假的就常常会变。所以你在这个世间,对於世间任何一个人给你讲的什么好话,你都点点头笑笑,不要把它当真。为什么?决定不是真的。什么人话是真的?佛菩萨的话才是真的,永远不会变的。他没有成佛,没有成菩萨,他的烦恼没有断,还有贡高我慢,还有贪瞋痴,那你就要明了、就要觉悟,他的话不可靠。说了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决定不要当真,你这一生永远没有烦恼,你这一生就快快乐乐。你要把这些人的话都当真,那你这一生苦恼无尽。

  所以诸佛菩萨在世间,应化在世间度化众生,他没有烦恼,就是他对於一切众生看得清清楚楚,你们所讲的都是假的,你对我好也是假的,你对我坏也是假的,为什么?对我坏以后会变得对我好。都是假的,所以都不要认真,好坏都没有关系,都是临时的,逐渐逐渐他会变化的。所以你知道这个真相就好。佛有神通,知道过去彼此的关系,彼此的因缘。

  【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这是过去生中有这个缘分,现在又遇到佛了,所以大家都欢喜,都代他们欢喜。这些经文虽然说的是阿闍王子这五百人,实际上,我们每一位同修,这个情形跟他们都差不多的,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也是无量劫以来住菩萨道,过去生中不晓得供养多少佛,才有这个善根福德因缘,才能听到一切菩萨想听的,听不到的这一部经。可见得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非常非常的深厚。也就是自己一念之差,没有认真的专修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才变得这个样子。如果真的听话,把一切都放下了,我的身专礼阿弥陀佛,口专念阿弥陀佛,心里专想阿弥陀佛,你就早到西方世界去作佛去了,不会再在此地了。这一生遇到一定不能空过,一定要觉悟,决定不要犯从前的过失了。我们继续看底下第十一章:

  【国界严净第十一】

  这一章经文是给我们概略的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庄严清净之事。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

  我们一小段一小段来说。西方极乐世界,佛在此地加一个『彼』,这是对我们娑婆世界来说。此界是娑婆,彼界才称为极乐。『无量功德,具足庄严』,这两句不必细说,可以说是总指前面九章所讲。『永无众苦』,这句我们要略说一说。为什么?如果一个人真正知道苦了,他那个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就真正可以发得起来。现在我们为什么不想去?不知道苦。身在苦中不知苦,这是很可怜,所谓是麻木不仁,以苦作乐。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这个是愚痴,是迷惑颠倒。如果真正知道我们在这个世间苦,这就是觉悟。知道苦了,那是真正的觉悟。

  我们这个世界,佛给我们讲的「三界统苦」。苦说不尽,说不完,佛把苦归纳成三大类,就是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归纳这个三大类。苦苦里面又分成八种,我们常讲八苦交煎,这八苦就是讲的苦苦。生、老、病、死,这四种都苦。生也苦,我们都经过这个苦,但是怎么样?忘掉了。所以愚痴的凡夫很健忘,过了之后就忘掉了。

  佛给我们说,我们来投胎的时候,在母亲肚子里面十个月,这十个月的日子不好受,佛要不给我们说出来,没有人能知道。佛说这十个月叫胎狱,就像在地狱里面一样。就像关在地狱里,母亲喝一杯热水,就像在八热地狱;喝一杯冰水,就像在八寒地狱,苦不堪言。在那里头度日如年,那十个月在他感受当中,就好像几个大劫一样。所以一出胎的时候,你看,你就能观察得到一出胎就哭,一下生就哭,第一句话,就「苦啊!苦啊!」就苦一辈子。你们有没有听看到过哪个小孩一出生笑咪咪的,有没有?他乐,他就会笑,他苦,就会哭!所以你就晓得住胎是苦,这生苦,生不是乐,是苦。

  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没有这个苦了。我们这个世界胎生,苦不堪言。所以,我们看看那个生的小孩,就想我们来生还要干这一套?还要来投胎?还要做小孩?我现在看看这个世界,我来生不敢再来了。为什么?这个生苦这不晓得,看看这个小孩念书太苦了!从小背一个书包,看到真可怜!读书苦,从幼稚园三四岁要念到二十几岁,将到三十岁,人生一半去掉了,这有什么意思?所以我看到这个现象,来生不能作人。

  这个作人太苦了,这求学实在太苦,不像从前。从前读书乐,现在读书苦!为什么?以前读书志在圣贤,读书的目的什么?学圣贤,学贤人。学圣人,学贤人,读书变化气质。现在读书不是的,现在读书是争这个一百分,争荣誉,替父母争面子,将来在社会上赚钱,他目的在此地。这太苦了,这是压力在身上,以前不是如此。以前我为什么读书?我要学圣人,要学贤人。我为什么读佛经?我要学菩萨、我要学佛。所以这个读书的目的就不相同,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所以不能再干这个事情了。

  老,老苦!老是长寿,每一个人都说「祝你长寿,长命百岁」,你想想这个话是好话?我听了不是味道,为什么?长命百岁,老苦!牙齿也掉了,耳也聋了,眼也花了,样样都不方便。看到年轻人很羡慕,自己什么也不能办,你说还有什么味道?这愚人才要长寿!所以我前面跟各位报告了,长寿要不老这才好,长寿老了有什么好?如果活了一百岁,还像十八岁一样,这样我愿意长寿!如果活到那么大的年岁,老态龙钟,这个宁愿不要,为什么?麻烦别人!走路还得两个人搀著,这多难过。纵然说你很有福气,有这么多人侍候你,自己不能动,哪有自己能动那自在?所以那些恭维的话,你仔细想一想都不是味道,那都是挖苦,哪里是恭维!所以人要有智慧,不要糊涂,不要被人家几个甜言蜜语就骗到了,以为我真的有福报,其实那不是味道。自己想一想,不是味道。所以有老苦。

  有病苦,所以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每一个人都有生病。病苦,我想大家都有这个经验。老苦,你现在虽然没有老,你可以看看那些老人,你就想想老年人之苦。如果你对於老年人没有同情心,没有慈悲心,你不肯去照顾老人,讨厌老人,你造这个因,将来你自己会老,你老了之后,那个果报比他还要惨。为什么?没有人照顾。因缘果报!我们今天看到老人,去照顾他,去侍候他,你修这个因,到你自已将来老了,就有人侍候你,就有人照顾你。所以你想要得什么样的果报,要知道修因。不修因决定得不到果报。

  你千万不要以为我有钱,我有多少财产,有多少栋房子,我到老的时候决定有人照顾。这个话靠不住,佛在经上讲得很好,财物为五家共有,你能保得住吗?五家里面,从前官府,你犯罪了,抄家没收了。你看从前中国大陆,多少富有人家,那个财产,有的人财产给他家吃个十几代都吃不完,突然这政治一个变化,共产党当权了,扫地出门,给你一个碗拿去要饭去。你看,立刻一天晚上,从亿万富翁变成要饭的。他能想得到吗?他想不到!这就是佛家讲的说,五家说「官家」。除这个之外,还有「水灾」、「火灾」,火会把你烧掉;「盗贼」,小偷会把你财产偷去,强盗会把你抢去。你说,好,我这一生福报很大,统统没有遇到这些,最后还有一个「败家子」,这个事情麻烦了。这败家子吃喝嫖赌,没有几天就把你的积蓄花得干干净净的。这五家共有,决定靠不住。

  所以人要能保全自己一生的幸福,要用什么方法?修福、积德。我有钱的时候,让大家享福,你的福报永远享不尽;不要自己一个人享,让大家享。我有能力的时候为大众服务,将来我年老的时候,没有体力,大家替我服务。决定有报偿的。所以老苦,我们决定不能够轻忽了,不可以疏忽了。要注意到这是相当严重的一个问题,光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我们就成老人了。我到台湾的时候二十二岁,不知不觉现在就六十三岁了,现在是人家见到我称「老法师」,我己经老了。所以一定要知道因果报应,要知道。

  除这个之外,还有一个死苦,人免不了要死,死苦是一切苦里面最严重的。你要是研究佛法,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主要就是解决这一个问题,这「生死事大」,解决这个问题。佛说真实话,跟我们讲决定死不得。所以世间人往往遇到一些苦难,就不想活了,要想死了,以为死了什么都了了,这个观念错误了,这是迷惑颠倒。说真实的话,死了就不得了!绝对不是说死了就了。死了就了了,我们何必还要研究佛法?还要学佛?用不著了。问题就是死了真的不得了,怎么不得了?你看不到四十九天又回来了,又轮回了,永远在六道生死轮回。所以佛在经上说「生死疲劳」,没有休息的。死了生,生了死,永远搞这一套,六道里头轮转!这个麻烦太大了。你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非常恐怖。

  所以佛教给我们不死的法门,这部经这个方法就是教给我们不死的方法,永远离开死苦。所以往生是活著往生,不是死了往生。往生的人清清楚楚看到佛、菩萨,还有一些大众到这里来接迎你,你跟到他去的。功夫好一点的人,就是福报大的人,修的福修得很多,他临命终时,这个神志非常清楚,他看到佛菩萨来接引,他说的出来,会告诉家里人:佛菩萨来接我,我跟他去了。这个是决定往生,没有话说,他说出来了。福报稍微差一点的人,他临终的时候,也看到佛菩萨来接引他了,他口里也在说,说了没有声音,我们听不到。这后头经文上都给我们讲的,这都是境界,那也是决定往生的。所以有的时候,他说了我们听不到,也能看到一些瑞相,或者看到佛光,或者闻到香,或者听到天乐。虽然他没有说出来,这也是决定往生。

  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要修学,要晓得这生老病死,这个苦是没有法子的,很不容易解决的。说实在话,纵然遇到佛法,前面讲过阿闍王子五百长者那是个样子。这是遇到佛法,遇到佛法不能求生净土,还是枉然,还不是一个根本的解决。由此可知,根本解决之道唯此一门。除了这一门之外,确实没有办法。这是我在此地奉告给诸位的。

  生老病死苦,这四种苦是任何一个众生都不能够避免的。上至帝王,下至乞丐,一律平等,统统都要受这个苦的。除这个之外,还有身外之苦,佛把它归成三大类。第一个是什么?「求不得苦」。我们的愿望很多,想这样,想那样,想不到,想不到很苦。如果聪明人,我不想就算了,不想就不苦了。你天天想,这就苦!所以,觉悟的人,佛常常教诫我们知足,知足常乐。知足,我就不求了,「於人无争,於事无求」,那你这一条苦就可以离开它了。如果你要跟人家争,要多求,那求不得苦,这一生是够你受的。

  此外,还有「爱别离苦」。这也很痛苦,这个爱,就是你喜欢的,喜欢的事情很多,你喜欢的人,你喜欢的物、喜欢的事,总是你喜欢的,你不能常常跟他在一起,这个很痛苦。家亲眷属是最亲爱的,偏偏要别离。现在香港,香港我比较熟悉一点。香港有很多有钱的人,都在外国置了产业,买了很好的房子,家住在国外,可是人呢?要在香港这边做生意。一年难得回去一、两次,他们有爱别离苦,这是显而易见的,一家人不能够团聚。现在在这种时代,可以说这种情形非常之多,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每一个地区都有。这种苦我们也亲身经历过,不学佛的时候很苦。学佛之后,慢慢看开了一点,烦恼少了,智慧增长了,比较上淡泊了,这就好多了。不学佛不得了。

  还有一种苦,很麻烦的,大家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偏偏遇到,「怨憎会」。冤家对头不想跟他在一起,偏偏在一起,这个事麻烦大了。所以爱别离、怨憎会,你不喜欢的人,还偏偏跟这个人做了一家眷属,想摆脱也摆脱不掉;不喜欢的环境,偏偏没有办法离开,要在这里住一辈子,叫怨憎会。这七种都是苦果,后面还有一种苦因,叫「五阴炽盛」。五阴炽盛说得什么?简单的说,就是你的烦恼、妄想、念头永远不断,在里面像火烧一样,叫五阴炽盛苦。这是讲欲界每一个众生统统都有。

  除这八苦之外,还有坏苦。坏苦讲,纵然没有前面这八种,但是你要晓得一切法是无常的,它会变坏的。在没坏的时候,你不觉得它苦;到坏的时候,这苦立刻就现前了。譬如说,我们讲做官的,上任的时候,这恭贺的人太多,很热闹,巴结的人很多,这很乐!到一下台了,大家看到你不起作用了,谁也不理你,门可罗雀,马上就看出来,这人情这么现实。那就等於是坏苦一样。

  所以色界天,色界四禅十八层天,他那个地方是禅悦为食,五欲六尘都舍离掉,所以他没有前面的八苦。前面这统统没有,他是化生,所以他没有生苦,他不老,他也不生病,所以前面这个苦,他统统都没有。这是生到初禅以上,但是他有坏苦。为什么?他那个定的功力是有限度的,时间一到,这定失掉了,失掉了马上就要堕落,所以这时候他的苦现前了。所以色界天人虽然没有苦苦,他有坏苦。

  我们娑婆世界最高级的凡夫,他知道有身就有苦。我们中国老子也知道「身为苦本」,他说因为我有身就有苦,如果没有身就太好了。无色界天人没有身,没有身,当然他坏苦也没有了。苦苦没有,坏苦也没有,但是他有行苦。所谓行苦这个意思,就是他不能够永久的保持。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无色界天里面最高的,他的定功是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他这个功力失掉了,这一失掉了立刻堕落,还是要搞轮回,这就叫行苦。所以《法华经》上跟我们讲「三界统苦」。把三界比喻火宅,房子里面失了火,虽然还没有烧到身边,但是早晚总要烧到,比喻作火宅。

  在欲界,说老实话,这个三大类的苦,我们统统都受。前面这八苦非常的显然,坏苦我们也能觉察得到。行苦是什么?行苦就是我们这身体刹那变化。所以诸位要晓得,人老不是一年一年老,不是十年十年老,你仔细想想,一天比一天老,一分钟比一分钟老,一秒钟比一秒钟老,刹那刹那在老化,我们不知不觉,这叫行苦。所以青春不能够永驻。三种苦,我们都在这里受,所以这个是一定要觉悟的。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三种苦,他那个世界建立常然,永远不会改变。那个世界没有生老病死,化生的。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去的时候,这个变化的过程,就是你在往生的时候,一定是先见到佛光,佛来的时候,先放光照你,你被这佛光一照,立刻你就在莲花里面,在莲花里面所现的身相就跟阿弥陀佛一样。这经上讲得很清楚,全是金色光明之身,具足无量的相好,永远不会改变。所以绝对不是说,我们一往生,生到莲花里头,大概是个小孩,以后慢慢长大。如果要有这样的话,那生老病死苦你统统要受,为什么?你有生有长!所以他一到那里就是那个样子,永远是那个样子,决定没有改变,寿命无量无边。所以他那里这三类之苦统统没有,这才称之为极乐,这是『永无众苦』。

  『诸难』是一切灾难,我们今天讲意外的灾害,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无论你不但是在西方极乐界里面,就是将来离开西方极乐世界,游化十方,广度众生,你也不会遇到灾难。阿弥陀佛神力加持你,永远不会遇到。『恶趣』,恶趣是讲三恶道。『魔恼』,这是讲魔有四种,有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这些魔统统都没有了。『之名』,不但没这个事,连名字都听不到。我们这里常常听到业障、魔障,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个名词。名词都没有,那个世界没有这些事情!永远听都听不到,何况有这些事实。所以这个地方好,不去那是傻瓜。不可以不去,不去就太傻了。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

  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气候。释迦牟尼佛在此地给我们做气候预报,像气象台一样给我们报告西方极乐世界气候。它那个地方气候太好了,它没有『四时』变化,永远常春,没有四时变化。天气不冷不热,过得非常的舒服。像我们这里热起来一身流汗,汗黏在这个衣服上,穿起来都很难过;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人决定不会流汗的,身体干净,一尘不染。那一尘不染,为什么经上常常说,他还要到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去洗澡?到时候再跟诸位说明。它有它的另外原因,不是说身体脏了去洗个澡,不是的,它有别的原因。它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要洗个澡,是身体脏了,很难过才去洗个澡,他们不是的。所以也没有『寒暑』。也不会阴天,『冥』是阴天,『雨』是下雨,没有阴天也没有下雨。

  再告诉诸位,它那边也没有夜晚,永远是明亮的,那个世界叫光明世界。光明世界,没有夜晚,人身上放光,佛也放光,每一个人都放光,所有一切物质都放光,连地也放光。所以它用不著日、月、灯,用不著这些,没有一样不放光,光明世界。所以它没有这个日月,没有年月日时,西方极乐是没有。今年是哪那一年?是哪一天?星期几?西方极乐世界听不到,都不晓得。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清净,没有分别心,没有执著心,天天「天下太平」。

  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往往的时候,你去了,去了赶紧回来,告诉我一下,那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情形。他是去了,去了为什么不回来?因为那个地方没有说几点钟、几天,他忘掉了!等他想起来,回来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过了几百年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时间观念了,所以那个地方叫一真法界,每一个人心都清净。唯一的乐趣,听佛说法。那个地方真是游戏神通。这是气候、天候。

  【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

  这个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地理的状况。那个世界是非常平坦,是平坦的大地,所以它没有『江海』,像我们这个世间的,它没有,它只有水池,七宝池,水池有的很大,它这个水池宝池德水。不像我们世间的「江海」,它没有,我们的江海凶险,你掉在那里会淹死。这七宝池里头掉下去,不会淹死的。为什么?我想水浅一点,水马上就浅。我们这个大海掉下去不行,想水浅它越掉越深,那个没有办法的。七宝池里头的水好,想水到我胸部,水就到胸部;想到膝盖,就到膝盖;想到脚面,就到脚面,你看这个水多好。所以没有我们这里江海、江河水这样的险恶,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七宝池虽然有的池大,像大海一样,它非常自在,随心所欲。

  『丘陵』,这是高地,『坑坎』是地面洼下去的,西方世界没有。西方世界是地平如掌,它那个大地是平地,统统是平地,一望无际,都是平地,没有山,没有这些东西。『荆棘沙砾』,荆棘是带刺的这些植物,西方世界没有。西方世界所有的植物统统都是七宝,宝树!花树都是无量珍宝所成,不是草本,不是木本,没有这些东西。『铁围,须弥』,这是讲大山。我们这个世界边界有铁围山,世界的中心有须弥山,这高山,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些东西。这是说它地理环境。

  【唯以自然七宝。】

  这『自然七宝』是天然的,是从真如本性里面自然变现的。本性里面怎么会有这些东西?是六祖大师他就证得了。你看他在《坛经》里面,他这个明心见性,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时候,向五祖提出去报告。他这个报告五句里面就有一句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具足一切法,自性里头,一样不欠缺。「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生出来的,生就是变现出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有德能一时显现,所以它是法性土。所以无量之宝,此地讲七宝,七宝就是无量之宝。这是它这个地理环境跟我们这里不一样。

  【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

  你要晓得西方极乐世界面积有多大?经上讲,没有人能够计算得出来。到后面我们会读到这些经文。

  【微妙奇丽。】

  这个『微妙』就带著有非常神秘、希有的意思。它的光明灿烂。

  【清净庄严。】

  就是这个整齐清洁。

  【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没有一个世界能够跟西方极乐世界相比,都比不上它。这个世界是非常的完美,可以说是真正的是尽善尽美,找不到一丝毫的缺陷,所以称为极乐。今天时间到了。

作者:miaoyin居士整理 录入:纯净纯善 来源:净空老法师法语
  • 净空法师文集(www.jkfswj.org) © 2016 欢迎转载,功德无量!
  • Email:52889904@qq.com 站长QQ:52889904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