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文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 >> 89年无量寿经 >> 内容

无量寿经  (第五集)

时间:2012-3-6 13:18:56 点击:957

无量寿经  (第五集)  1989/4  新加坡  档名:02-03-05

  从当中看起,昨天我们讲到: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今天我们继续往下面看。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这二句是「八相成道」当中的第六,就是「成佛道」。怎样才能成佛道?经上给我们开示得很简单,『得微妙法』。「微妙法」的意思就是宇宙人生的实相、真相,彻底通达明了,这叫做「得微妙法」,就是证得无上菩提。下面是请转falun,就是转falun,转falun这一相在本经说的很多,八相成道实在是以转falun为主。佛出现在世间做什么?就是给我们讲经说法。因此这一段说得特别详细。

  【天人归仰。请转falun。常以法音。觉诸世间。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我们一小段一小段来看。诸位首先要晓得,佛法是师道,实在讲它与一般的宗教不相同。师道,世出世间都非常的尊严,尊师重道。学生要跟老师学,常言说得好,是要「求学」。我们向老师们去求学,老师不拉人的;不像一般宗教到外面拉信徒,这个佛教里头没有。佛教,你要想学佛要求佛才行,求学。求学的心就非常的真诚,你才真正能够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因此一定要有人去启请,就是请法,要有人启请。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我们凡夫不知道,凡夫不晓得,所以凡夫不会去启请他。如果没有人启请,佛立刻就入般涅盘了,他就走了;到这个地方来示现,没人请他说法,他只好走了。他不能够宣传:我会说法,我来替你们说法好不好?这样佛法就不尊重了。

  这一层天上很特殊,四禅一共有九天,九种不同的天,其中五种都是修道之人居住之处。这常说小乘里面的三果圣人,他们住在「五不还天」,世尊示现成佛他们知道,於是乎纷纷下来请求佛住世,讲经说法。这『天人归仰,请转falun』。

  说『常以法音,觉诸世间』。这个「世间」包括了我们凡夫的世间,有情世间,同时还包括了智正觉世间,这智正觉世间就是包括了声闻、缘觉、菩萨。佛说法就能够破除我们的烦恼,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烦恼很多,业障很重,不晓得怎样断烦恼,怎样消业障。实在讲,佛也正是为这桩事情出现於世,到这世间来帮我们忙的,这就是他说法的目的。烦恼要是断了,业障消除了,这就叫成佛。换句话说,佛与九法界众生不相同的,就是九界众生的烦恼没有消除得干净。纵然是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就是他的烦恼业障。也可以说九界众生只是烦恼轻重不相同,业障深浅不一样。

  『坏诸欲堑』。「欲」,浅而言之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五种的欲望。佛常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五欲是地狱五条根,贪爱之心是轮回根本,佛要不给我们说出,我们都认为贪恋五欲六尘这是应当的。为什么?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所以佛不给我们说破,我们确确实实不知道。佛为我们说出,才晓得这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古人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我们如果要想求生极乐世界,一定要求一心不乱。

  『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垢污」是指烦恼习气,「清白」是自性光明。这两句话要是用禅宗的术语来说,就是「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楞严经》上说的。如果就净土法门上来讲,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到都摄六根,我们身心的垢污可以说真正是洗得干干净净,性德可以完全的显露出来了。这些话都是佛教给我们修行的重要纲领,知道我们修的是什么,佛教我们些什么,我们应当做的是些什么。这几句是把佛说法利生的纲领说出来了。接著又说:

  【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

  这些也是我们当前迫切想要知道的。『调』是调和、调顺。我们众生烦恼习气非常重,要怎样来调和,使我们身心烦恼习气能够伏住,能够转变,这个就说之为『调众生』。调众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宣妙理』,「妙理」就是佛法的道理,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特别是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宇宙的关系,这个涉及到过去、现在、未来。如果我们统统明白了,所谓是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了,我们心就安了。「安」当然就达到和平了,所以说安和乐利。

  这一句实在就是《法华经》上讲的「开示悟入」。佛为我们「开示」,我们听了之后要觉悟,要相应。听了佛的教训觉悟了,这是「悟」;悟了以后,我们的心里的想法、看法马上就转过来,这一转过来,这叫「入」。如果虽然是悟了,悟了境界没转过来,那还是不行,得不到受用。所以,「入」是修行,「悟」是理解,解了以后要修行,把我们这个行为立刻修正过来,这是「宣妙理」。

  『贮功德,示福田』。佛不要我们储蓄财物,财物是假的,一样都带不去的。要我们储什么?「功德」。功德说起来就很多了,像昨天跟诸位报告的《华严经》的十大愿王,普贤菩萨说了,人在临命终时,什么都带不去,唯有十大愿王可以带去。这个十大愿王常常在你面前,领导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可以带得去的。所以诸位要晓得,功德是带得去的。但是「功德」这个意义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千万不要搞错了。什么叫做功德?「功」是功夫,「德」是收获,就是真正得到了,所以说「一分功夫是一分收获」。因此,功德别人没有办法代你做的,是要你自己做的,别人没有办法代替。因此,别人的功德我也享受不到,功德一定要靠自己修、自己得。

  具体说来,功德就是戒定慧三学。你想想看,戒德、定德、慧德别人有,我能享受得到吗?他没有办法分给我,所以功德是戒定慧。但是持戒要得定,那个戒才是功德。持戒,戒持得再好,没有得定,那个戒是福德,不是功德,是人天的福报。如果得定了,他前面那个戒都算功德,就变成功德。所以功德能够断烦恼,能够出三界,能够了生死;而福德不行,福德只是三善道的果报,甚至於在恶道里面也有很大的福报,这个要知道。所以像我们在佛门里面修布施供养,这些东西是福德,不是功德。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这是修福,不是功德。功德里面包括福德,福德不包括功德。

  诸位一定会要问:戒定慧怎么修法?我告诉诸位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修法,就是读诵经典、执持佛号,你这样去做,戒定慧三学统统具足。譬如说我们每天念经,把经本展开从头到尾念一遍,这念一遍,戒定慧三学都在里面。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念经的时候,心里头没有妄念,这就是「诸恶莫作」了,心里恶念都没有。经典,尤其是这一部经,是十方一切诸佛共同赞扬的,那真是善中之善,我们念这一部经,那就是「众善奉行」了,戒具足了,戒就完全具足。念经的时候专心,专心就是修定,这是定学。念的时候,从头到尾字字分明、句句清楚,没念错,没有念颠倒,这就是修慧。所以当我们念经的时候是戒定慧三学统统都有了。

  但是诸位要知道,你念经的时候不要去想经里头的意思。你想经里头「这什么意思?」、「这一句怎么讲法?」那好了,三学都破坏掉了。心不清净,打妄想,戒没有了;心动了,定没有了;在那起分别执著,慧也没有了。所以念经的时候,只管念,不要分别它,不要去想它的意思,这样念经就是修行,就是修戒定慧三学。跟我们普通一般读书不一样,一般读书可以研究,读经不可以。读经一研究就把佛法当作世间法来看待了,就不是佛法了。念佛号也是如此,这执持名号,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当然这也是三学圆满,这是最普通也是最方便,实在讲也是最殊胜的修学方法,修积功德的方法。

  「福田」,严格的来说,读经、执持名号那是无上的福田。一般说福田有三种:第一个是父母,孝顺父母,这是「恩田」,父母对我们的恩德非常之大,一定要孝敬,要孝养父母。第二,三宝是我们的「敬田」,我们诚敬之心确实是由三宝启发的。第三就是贫困之人,这是「悲田」。我们看到穷苦病患,我们的慈悲心生起来,我们应当去帮助他们。所以孝父母、敬三宝、能够周济一切贫困,这是福田,佛教给我们要做的。具体的做法,佛在这部经也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再看底下这一句经文:

  【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闍黎。】

  佛所说的一切法,也就是讲这一切经就如同药一样,专治众生的毛病的。众生的毛病是什么?是烦恼、是习气、是生死轮回,这是大苦!这一种苦痛,可以说除了佛法之外,没有方法能够对治。即使有一些宗教,那个治法是治标不治本,可以得一时的安慰,过了这一时,毛病又复发了。换句话说,不究竟,不能够根治!高级的宗教,它能够帮助我们生天。生天不错,天上福报大,寿命长,还要不要死?还是要死。并不是说到了天上就永生了,这个话是安慰人的话,不是真的。天也有命终的时候,他的寿命长就是了。

  通常我们讲忉利天,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我们中国人讲玉皇大帝,外面一般宗教里面讲的上帝,就是忉利天,他那个地方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所以从那个天上看人间,人好可怜,你看寿命一天,有的人还不到一天,真是朝生暮死,实在是可怜。忉利天人的寿命是一千岁,他那个算法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三百六十天就是我们人间三百六十年,三百六十天,他的寿命一千岁,所以寿命很长。虽然是长,寿命到了还是要死。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现在灭度了,照我们中国的算法,今年是三千零十九年,在忉利天上才一个月,释迦牟尼佛离开我们世间才一个月。

  最高的天是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还是有个数字,八万大劫到了,到了还是要轮回,所以绝对不是究竟。那些宗教能力再大,只救我们一时,不是永久的救苦。唯独佛法教给我们了生死出三界,那所得到的才是名副其实的永生,这就是以『法药救疗三苦』。「三苦」是讲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讲的六道轮回。

  『升灌顶阶』,「升」是提升,「灌顶」是大菩萨,将我们从凡夫的地位提升到大菩萨。灌顶,它的意义就是诸佛如来大慈悲心护念,这就是「灌」的意思。「顶」,就是如来证的果位是最高,没有比他更上了,所以称之为顶。这个意思就是说诸佛护念也教我们成佛,这就叫做「灌顶」。所以灌顶绝对不是说拿水给你头上灌一下,你就成佛成菩萨了,哪有这么简单?如果是这么简单都能成就,释迦牟尼佛何必苦口婆心的说四十九年,拿一盆水给我们大家灌灌不都成佛了,这多容易!所以诸位要晓得,平常用灌水,像洒杨枝净水,这是表法的。我们看到这个样子,就要想到诸佛如来大慈大悲护念我们,希望我们早成佛道,就这个意思。可是我们自己一定要依教奉行,如果不能依教奉行,佛虽然有这个愿望,也没有办法把我们拉上去,自己一定要照做才行。

  『授菩提记』,就是告诉你,你什么时候到哪一个时期,在哪一个世界成佛,你成佛叫什么名号,那个时候状况如何,佛会详详细细给你说明,等於说预先告诉你,这个叫授记。「菩提记」是成佛之记,他就告诉你成佛,你成佛的时候。

  『为教菩萨,作阿闍黎』。「阿闍黎」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老师,我们学生称老师,称老师。按照梵文的意思译叫「轨范师」,就是这个老师他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模范,就是模范的老师,所以称之为「阿闍黎」。孟子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什么毛病?喜欢当人家的老师,这的确是很大的毛病。佛(你看个话说得是)来做老师是不得已,为什么?「为教菩萨」。为了教菩萨那只好做老师了。由此可知,佛作阿闍黎不是好为人师,而是不得不以老师的身分出现在这个世间。你看这个言词当中非常的谦虚,非常之真诚。做老师不简单,为什么?他要做出样子给我们看,要做我们的榜样。

  【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

  这就是他做老师的这些条件。这四句话内容非常非常之深广,可以说《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诸位看普贤菩萨《行愿品》四十卷,我们叫《四十华严》,这四十卷经在我们此地就这四句,这四句就是《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的四十卷。『相应』,浅而言之,要与佛的教诲相应,佛怎么样教我们,我们怎么样做,我们都把它做到了,这叫与教相应。如果往深处讲,是与自己的心性相应,这是真正的相应。

  『无边诸行』,我们的想法、看法、作法、言说都能够与心性相应。说得浅一点,都能够与佛的教诲相应。再说得明白一点,能够与这部经上所讲的相应,你能够把佛说的这一部经统统做到,这就行了,这就是『成熟菩萨无边善根』,这一句著重在「熟」。菩萨根熟了,就要快成佛了。所以我们在座的同修当中,有不少根熟了,为什么?如果你根要没有熟,你这一生当中决定遇不到这一部经。你能够遇到这一部经,就表示你的根性成熟了,为什么?这一部经是讲当生成佛的法门,不是普通的法门,不是教你成阿罗汉成菩萨的,这个经是教你成佛的。你能够遇到这个经,依照这个经的修行,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佛。

  诸位要知道,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死了才往生,是活著往生的。这个经后面跟我们讲得清清楚楚,福报高的、大的,那个福报最大的,他临终的时候预知时至,清清楚楚知道佛哪一天来接我去。往生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家亲眷属:佛来接引我了,我跟他走了。说了就走了。所以他是活著走的,他不是死著走的。福报比较差一点的,就是临终的时候他也清楚,但是他体力不够了,佛来接引他,他想告诉大家:佛来接引。他说话没有声音,嘴巴在动,他动,他那不是念佛,他告诉大家:我看到佛了,佛来接引我了。说的没有声音,还是活著走的,没有死了走的。所以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大家要知道!

  往后经文里头统统告诉我们,你才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依照这个法门修,修到西方极乐世界要修多久才能去得了?我告诉诸位,你要是认真的修学,努力的修学,一般讲大概是三年就能够修成功。如果你今天在此地听到,三年,三年就要死了,算了,我还是不学好了,不学这个法门了。由此可知,你那个学佛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口是心非,佛真的要来接引,你都不去了,你要赖皮了,那就没有法子!不过我告诉你,真正念到成就了,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就去得了,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你看这多自在!

  我们看《楞严经正脉》,就是交光法师,明朝时候人,他也是念佛感应到佛来接引他,佛来接他去。他向阿弥陀佛告假,他说:阿弥陀佛,《楞严经》自古以来这个注子我看都不满意,我向你老人家告几年假,我来注解《楞严经》。阿弥陀佛点点头就走了,就准了他的假,你看他留下来继续来弘扬《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事情在交光法师序文里面写得很清楚,他注解《大佛顶首楞严经》是向阿弥陀佛告假的,阿弥陀佛来接他走,他没去,确实生死自在。所以诸位还是应当努力,尤其是现在这个世界灾难很多,我们自己有了把握了,大灾大难来了,没关系,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想去就去,心里面一动个念头想去,阿弥陀佛就来了,多快!这心一动念,阿弥陀佛就知道,你想要来了,他立刻就来接引你。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这一句话大家要特别注意到,你才能够体会到这个法门的殊胜。也就是弘扬净土的这些菩萨,修学净土这些人,绝对不是一尊佛护念你,无量诸佛,没有一尊佛不护念你。你要是选择这个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欢喜,都给你道贺。恭贺你什么?恭贺你快要成佛了,这是第一好事,第一善事。你修学其他任何一个法门,你一生成不了佛,唯独这个法门是一生真正成佛,成的是圆教无上佛果。所以一切诸佛都护念,一切诸佛都庆幸。

  【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於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底下这一段是讲妙智成行,也就是文殊菩萨的妙智、智慧成就普贤大行,也就是前面讲的十大愿王。如果没有真实的智慧,十大愿王没有法子修学。由此可知,十大愿王是建立在真实智慧的基础上。所以这些人可以说,都是前面跟大家说了,都是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的人,也都是西方极乐世界倒驾慈航到他方世界去接引众生的这些人。他们都到极乐世界去过了,从极乐世界再出来到十方世界去接引众生,所以他们的能力、神通不可思议。

  『诸佛刹中』,这就是一切诸佛刹土皆能示现。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这些人各个都有这个本事,都有这种能力。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也有这个能力,他的神通道力就跟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差不多的。这种能力给诸位说,不是自己修来的,如果靠自己修来,至少要三大阿僧只劫。这能力怎么来的?能力是阿弥陀佛加持给他的,所以他很快就可以得到。他得的这个能力跟等觉菩萨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这个世界是非常殊胜奇特的世界。底下讲得意思很深。

  『譬善幻师』,譬如幻师就像我们世间魔术师一样,变魔术变把戏,他会变。『现众异相』,三十二相,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变现什么身。虽然他能够变现种种身,在这种种身相当中,实无可得。为什么?变现出来的,不是真实的。菩萨也是如此,因此菩萨才真正是游戏人间。他现种种相,现得很自在,现这一切相,他决定不执著,即相离相,就跟《心经》上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诸法实相。不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把这一切现象认作是真的,在形相里面分别执著,所以才起惑、造业、受报。菩萨没有这些,他所现的相不是自己的受用,是他受用。换句话说,为什么现这个相?利益众生,接引众生,帮助根熟的众生当生成佛,他是为这个而来的。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

  这两句也非常的要紧,这是说菩萨真实的德能。『通诸法性』是他自证,也就是证得了无上菩提,明心见性。「法性」就是明心见性,「通」是通达,没有障碍,就是明心见性。『达众生相』,就是对於六道众生因缘果报这些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面一句,菩萨说法不违背真理,契理,后一句是契机,契理契机跟佛所说的就没有两样。

  【供养诸佛。开导群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

  『供养诸佛』这一句是身教,『开导群生』是言教。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他要做一个样子给我们看。如果他对於诸佛不礼敬、不供养,要叫我们礼敬、供养,我们不能接受,我们也不会相信。所以他带头做样子给我们看,使我们能够效法他。「开导」这是言词,就是给我们说法,给这一切众生说法。

  『化现其身,犹如电光』。「犹如电光」,电是闪电,下午打雷的时候闪电,用这个来作比喻,比喻什么?他有用,有作用,但是他不住,不住就是不执著。菩萨现的身相起作用,教化一切众生,但是他对於自己的身相,对於一切众生相,统统不执著,这是佛门里常讲的「三轮体空」。这样教化众生才真正得大自在,没有执著,不生烦恼,「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因此他也不会有疲倦。我们一般人工作时间多了会疲倦,为什么会疲倦?因为执著我有一个身体,我做了好多事情,应该疲倦了,所以马上就疲倦了。如果你在工作的时候,工作得很兴奋,很快乐,把时间忘掉了,就不会觉得疲倦了。可见得人身体疲倦从哪来的?是从心理的作用,就是分别执著,你著了相。所以菩萨不著相,永远不疲不倦,他没有疲倦,他不著相。

  【裂魔见网。解诸缠缚。】

  『缠缚』,简单的说就是烦恼。『魔见』,见是见解,是指一切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因为佛菩萨为我们说法,破除我们错误的知见,这就比喻『裂魔见网』;把我们的烦恼消除,就好像『解诸缠缚』。这两句话是教我们舍弃错误的看法、想法、做法,使我们的见解、思想、行为如同佛菩萨一样,就是这个意思。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

  『声闻』是小乘,『辟支佛』是中乘,如果用大小乘来说,这两种合并都称作小乘。小乘虽然也相当的殊胜,也很了不起。但是佛在大乘经上讲印度当时九十六种外道,实际上,外道只有九十五种,第九十六种是什么人?就是声闻、缘觉。释迦牟尼佛把小乘人把他算到外道上去了,这个诸位要知道的。他在一切外道里头最殊胜,但是因为他没有明心见性,他只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没破,依旧还是心外求法。所以是只破我执,没有破法执,所以释迦牟尼佛把他列入外道。这种外道叫门内外,佛门里面的外道,不是门外的。九十五种那是门外的外道,这个是门内的外道,叫门内外。菩萨远远超过了小乘。

  【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

  这意义说得很明白,很清楚。像佛陀当年在世,舍利弗、目犍连这都示现的是声闻、小乘。那是示现,不是真的,就好像唱戏一样,他扮演一个小乘的角色,实际他是菩萨,他是佛再来的。尤其是舍利弗是金龙陀佛化身再来的,来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这就是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所以释迦牟尼佛那些学生,你不要看他,他是个小乘阿罗汉,其实很多都是古佛再来假装的。释迦牟尼佛唱戏唱主角,他们来跑龙套,来唱配角。所以有些时候唱戏,诸位晓得,他的学生唱主角,老师拿著旗子跑龙套。所以你想佛与佛他们真的合作,我们这个世间人做不到,这世间人有分别、有执著,佛菩萨没有执著,随便哪一位做主角,我们大家都拥护,都团结,都合作,佛法才能够兴!从这个地方看到僧团里面一团和睦,『善立方便』。

  『空』就是讲的性空,『无相』是讲相是假的,『无愿』是讲无妄想取著,於一切法,无取无著,就是《金刚经》上佛跟我们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空、无相、无愿」也叫做大三空三昧,小乘跟大乘里头都有说,但是境界不相同,可见得三空三昧是大小乘人都需要修学的。这是佛教的专门术语,意义很深,如果要细讲,要耽误很长的时间,诸位听了未必得受用,所以我们就省略掉了。如果你想要知道,黄念祖老居士的《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讲得很详细。这个名词在佛学字典里面,《教乘法数》里面都可以查得到,我们就不多说了。

  『善立方便』,善是善巧,方便就是方法。譬如佛跟我们讲的无量的法门,跟我们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在中国,我们的祖师大德将整个佛法分为十个宗派,十宗下面又分派,这都是善立方便,使我们学习容易得多。像这净土宗,它在一切经里面只依据三部经:净土三经。后来这些祖师大德们增加了两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净土五经。五经这第四种是清朝魏源居士加进去的,加了一部普贤菩萨《行愿品》。晚近我们印光祖师,印光祖师是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加进去,这样就变成净土五经。

  五经怎么来的,我们要知道。可以说在所有一切宗派当中,净土是最简单的,经典最少,最容易修学,那个容易,成就还是最高、最殊胜,这个实在是不可思议。一般讲容易,大概程度比较低一点,没想到这个容易反而最高,反而是成就最高,最不可思议。经文一直到这一段都是讲的「转falun」,八相成道的第七相「转falun」,你看讲了这么多。最后的有两句,就是第八相「入般涅盘」。

  【於此中下。而现灭度。】

  这两句就是八相成道里面「入般涅盘」的相,经文很简单,但是这个里面的意思非常的丰富。成了佛了,佛哪还有生死?佛没有生死。释迦牟尼佛入灭了?没有。释迦牟尼佛灭了,上根的人晓得释迦牟尼佛不生不灭,释迦牟尼佛不来不去,上根人知道,上根是大菩萨,他晓得。中下的人不知道,因为中下的人著相,就在相上看。上根的人离相,离相真是觅生死涅盘俱不可得,所以你看经文上讲得多清楚。对於中下根性的人,是表演给他看的,表演般涅盘。

  为什么要表演般涅盘?诸位要晓得,有一类的众生不用这个方法,他不会觉悟,不会开悟,不会认真学佛,也不会得到结果。佛在世,天天看到佛,好像也无所谓,也不希奇。佛一走了,他就紧张了,这不得了了,当时没有认真学习,佛这一下走了,怎么办?所以这一走,等於说一棒把他打醒。所以佛一入般涅盘,许多人也因此得度。由此可知,八相要说它的目的,无非都是利益众生,没有一样不是为利益众生而示现的。这个意义很深,我们要知道。底下是另一个大段,叙说菩萨德用无边,德用里面有自利之德,有利他之德。先说自利。

  【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

  这是菩萨自己证得的。『无生无灭』,就是我们一般人说的涅盘,不生不灭。什么时候证得?小乘在四果的时候证得,但是他证得的叫偏真涅盘,不是究竟的,叫偏真涅盘。大乘菩萨们所证得的涅盘,《金刚经》上讲「无住涅盘」,这是究竟的,是真实圆满。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生死、涅盘两边都不住,这就是无生无灭的三摩地。

  『三摩地』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正当的受用。他得的是这个自在。『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总持;换句话说,就是一切诸法的纲领他抓到了,他掌握到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纲领,他说法就自在了。所谓是「总一切法,持一切义」。

  【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这一句又与《华严经》有了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称本经为「中本华严」,的确是有依据的,不是随便说的。这些菩萨们随时都能够『悟入华严三昧』,「华严三昧」就是一真法界。唯是自心,於自心完全明了通达,这叫做「华严三昧」。一般的解释,华严三昧是以一真法界无尽的缘起为理趣,就是理论归趣。对於这一个理论归趣真正通达明了,而且能够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这个境界完全相应,这个才叫做庄严佛果,才叫做华严境界。一心修得,那就叫做三昧。所以这个三昧是庄严法身,也就是庄严妙明真心,因为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这个心变现出来的。

  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告诉我们,《华严》上所说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性就是体,一切诸法的本体就是真如本性,所以说一切唯心造。唯识学家里面讲的「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说的这椿事情。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的菩萨,随时入华严三昧。

  『具足总持百千三昧』。百千是形容多,这个地方不是数字,无量无边的三昧,他统统得到了。在此地我简单跟各位解释一下,三昧是定,定哪有这么多?定是真多,无量无边。所以修定,那个很含糊笼统的,你得到什么样的定?说老实话,我们哪一个人没有定?各个人都有定,无量无边的三昧,你总有几个!在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叫三昧,这个叫定。我们眼见色,在一切色尘境界里面,我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我眼根在色尘里面得到定,得到三昧。耳根在音声里,我听一切声音,我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我的耳根在音尘声上入了三昧。你们想想,外面境界无量无边,所以三昧就无量无边了。

  譬如有些人他不要钱,他看到再多的钱,他不起心,他在钱里头得定了。但是他好名,他名里头就没有定了,人家给他一顶高帽子一戴恭维他,欢喜得开心的不得了,他定就没有了。你们诸位想想,你们哪些境界里头得定了?哪些境界里头没有定?说老实话,恐怕对於大乘佛法里头没有定,没有入这个定。也许有人说在大乘佛法里头得到定了,为什么?这个佛法他不想学,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不想学这个!所以境界无量无边,三昧就无量无边。这个诸位要晓得。

  【住深襌定。悉睹无量诸佛。】

  『深襌定』是性定,那就不一样了,一得,一切都得到了,这是自性本定。『悉睹无量诸佛』,如果你真正入华严境界得无量的三昧,住甚深的襌定,那你就见到一切诸佛了,决定见到!为什么?前面三句你要是得到了,你就成佛了。你自己一成佛,你就会看到大地众生同成佛道,你看到每一个众生都是佛。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悉睹无量诸佛」就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你看到所有众生都是佛,你自己成佛了。所以菩萨看到一切众生都是菩萨。我们今天看到一切众生是众生,所以自己成不了佛,自己还是众生;众生眼里看到佛菩萨也是众生。

  所以你要问问你自己:我究竟到什么境界了?这个不要问别人,问自己就晓得。我看到一切人都是好人,自己就是好人。我看到这个人不好,那个人不好,谁不好?我的心不好,我不是好人,所以我看到人都不好。我是好人,看到一切人都好;我是菩萨,看大众都是菩萨;我是佛,看大家都是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诸位,你在修学佛法过程当中,勘验自己的功夫,勘验自己的境界,不要去问人。问人家,人家会骗你,你一问别人,人家就晓得,傻瓜!

  我在洛杉矶讲经,其中有几个居士,因为有五个居士,别人告诉我,有个密宗的上师给他们灌顶授记,说这五个人己经开悟了。他们自己不得了,贡高我慢,都认为他开悟了。我讲经他也来听,听完之后他也问我,他说:法师,你看看我们有没有开悟?我就老实告诉他们,我说:你没有开悟。他就很生气,他说:好像这个密宗上师给我灌顶授记,我开悟了,怎么你说我没有开悟?我就告诉他,我说:我没有开悟,你来问我,你当然没有开悟。现在人真是可怜,听骗!真是!听骗,现在!都听假的不听真的。给他说真话,他会生气,骗骗他,他高兴。可怜!可怜悯者。所以诸位自己修行到什么境界,不要问别人,问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修行要不能转境界,那就是一点成绩也没有,等於读书交白卷,考试不及格。一定要转境界。所以古人常讲:听教要在消归自性,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转变你自己境界,那是真正修行。境界不转,那叫什么修行!也就是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一定有所改变。改变的标准,依照佛的教训,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应当怎么做法。

  【於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

  这就像诸佛如来一样,应化他方。这个地方我们要是含糊笼统把它念过去,那很可惜,你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殊胜,你还是没方法体会。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有这个能力。『一念顷』是时间非常短暂,一刹那,他能够『遍游一切佛土』,这句话重要!

  我们娑婆世界的菩萨,能不能在一念顷遍游一切诸佛国土?跟诸位说,不行。一尊佛有一尊佛的教区,这是佛在经论上常讲的。每一尊佛他的教区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教区,所以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不会跑到极乐世界去,也不会跑到东方药师如来的佛国土去,不会去的。他守住他自己的一个范围,他的这些菩萨也在这个范围,也不是随随便便都到别的地方去。所以要晓得,每一尊佛的教区都是有一定的一个范围,范围大小不一样,但是它有一个范围。就好像你做学校的校长一样,你这个校长所管辖的就是一个学校之内,不能管到别人学校去,没有这个道理。

  唯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的教区多大?绝对不止一个极乐世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都是阿弥陀佛的教区。这个不得了!怎么晓得?你看,一切诸佛如来都讲《无量寿经》、讲《弥陀经》,劝一切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看是不是阿弥陀佛的教区。换句话说,一切诸佛在十方诸佛刹里面做阿弥陀佛的代理人,代阿弥陀佛招生,把这些学生统统招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里头的学生,他有资格遍游诸佛国土。你能够体会到这一点,你才晓得这个世界的殊胜。为什么十方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宣扬,一切诸佛都劝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你把这个意思明白了,你才能够体会得到。到这个地方是说菩萨自利之德,他自己的智慧德能。下面是利益众生,是自利利他。

  【得佛辩才。】

  他善说经要,善说诸法,他所讲的跟佛讲的没有两样。得佛的『辩才』,不是普通辩才,这些菩萨们的辩才跟佛差不多。

  【住普贤行。】

  这一句重要!你看这个经里面提到普贤菩萨,提到华严境界,处处都可以看到。的确,它是《华严》当中的《华严》,是一真法界里面的一真法界,无比的殊胜。

  【善能分别众生语言。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要想度众生,言语很重要。他对於一切众生的言语,他都能够通达,他都能够明了,所以言语上没有障碍。以无碍的辩才,宣说甚深的妙法。『开化』,「开」是开示,开启;「化」是众生变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菩萨来教化众生,目的是要每一个众生明心见性。

  【超过世间诸所有法。】

  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能够跟它相比。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谛』是实实在在,真实的。这些菩萨的心,真真实实心里面只念一桩事情,普度一切众生,『度世之道』。这是说出菩萨的心愿,菩萨利生的德能。

  【於一切万物。随意自在。】

  他的确有这个能力,换句话说,随缘而不攀缘。佛门常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个就得自在。我们凡夫不行,凡夫是随缘随变,这个东西很麻烦!你看随著顺境,他就欢喜,随逆境,他就痛苦。他这个心自己做不了主,会被外境所转。佛家这最低的限度讲「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不是很高的成就,是最起码的本事,在境界里头不动心。人家赞叹我,我不会很欢喜、不会动心;人家毁谤我、骂我,不会生气,这是最起码的功夫。人家一赞叹我,我就得意忘形了,欢喜得不得了;骂你几句,三天睡不著觉,生气了,这就糟了。这是随缘随变!

  随缘随著变这是凡夫,这是迷惑造业,搞六道轮回的。像阿罗汉那些人,他不随缘他也不变,他是不变不随缘,他证到偏真涅盘了,他也不度化众生,不随缘,他不变不随缘。菩萨是在随缘里面学不变,在练功夫。诸佛如来是不变随缘,佛是不变随缘,菩萨是随缘不变,随缘里头求不变。所以凡夫很差劲,随缘随变。这些菩萨们了不起,一切万物随意自在。随意就是随缘,自在就是不变,不变就自在了。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庶类』就是一切众生。所以成了佛之后,往往跟众生往来不能用佛的身分。用佛的身分,众生害怕,众生不要见他,他要把自己的身分降低,要降低成菩萨的身分。为什么?菩萨可以作众生不请之友,就是你不要去找他,他来找你。佛不行,佛是老师,老师怎么可以去找学生?现在有,现在有招生,从前没有招生。你念念古书,哪一个老师说招学生?没有,没有招生的。来学的人他自己来的,慕名而来的,自动而来的,自动自发来求学的,老师没有去找他来。

  菩萨就不一样,菩萨你不找他,菩萨又是同学。所以诸位要晓得,菩萨是我们的同学,我们同辈分的,不必客气,他可以找到我们。老师比我们高,我们对老师要很尊敬,在老师面前不敢随便,同学面前就无所谓了,不要那么拘束。所以他示现菩萨的身分作不请之友,你不找他,他来找你。你不肯学佛法,他把佛法送到你家里来,他来劝你学佛。同学可以,老师不可以的。老师如果这么做的话,师道的尊严就没有了,尊师重道的意义就没有了。所以老师一定是要尊重,同学就无所谓。这个地方了不起,『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正因为如此,老师也不招生,老师有这么好的道德学问,要不传下来,不是太可惜了吗?谁替老师去招生?学生。学生要把老师的学问道德要到处宣扬,让别人知道。知道之后,他有感动,他就会来求学。但是诸位要知道,学生招生也只是把老师智慧德能的好处介绍给别人,别人来不来学是他的事情,绝对不能拉他来,没有这个道理的。拉他来,他勉强来的,他没有尊重心,他学不到东西。佛门这是最高的一种教学,印光老和尚说过「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如果你那个好朋友,你勉强他到此地来听经,他一点恭敬心都没有,他在那里听两个钟点,受两个钟点的罪,他得不到东西,你拉他来没用处,不必去拉他来。可以劝他,来不来他的事情,不要勉强,这是佛法。

  如果你要不把佛法好处介绍给他,你对不起他。万一你一介绍,他真的欢喜心,他从此学佛,他有成就,你这个机会不给他,那太可惜了。所以你一定要把这个机会介绍给他,学不学是他的事情,我们自己的责任就尽到了。所以这一点学佛的同修都应当知道,佛法不强迫人修学,不拉人来修学,这跟其他的宗教决定不一样。

  所以佛法里面许多偈赞,像我们唱赞,唱赞是不是唱给佛听的?不是的。赞的内容都是赞叹佛的智慧德能,都是赞叹这个。唱给谁听的?唱给那些没学佛人听的。让他们听了之后,原来佛有这么大的智慧,这么大的功德,那我们应当去学,去亲近他。所以唱这个歌唱给那个没学佛的人听,主要的目的就是拉他来学佛。你看这个方法多温和,多美善,不强迫人。因为这是非常殊胜高深的一门教育,一定要让人自动自发来求学,他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所以歌赞唱赞一定要字正腔圆,要叫人听的时候,内容听得清清楚楚。如果唱赞的时候,如果叫人家听了半天,一个字都没有听出来,这效果就没有了,这意义就失掉了。我听很多人唱赞,我听了半天,不知道他唱些什么,这就是字音咬不正确。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这个地方有一句是佛的『甚深法藏』。「法」就是佛法,「藏」就好像是仓库。一切佛法藏在这里面,这叫甚深的法藏。如果以本经来说,「甚深法藏」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就是一切如来甚深法藏,知道的人不多!何以晓得这一句佛号是如来甚深法藏?我们不要看别的,看《华严经》好了,《华严经》大家没有话说,不管哪一宗,不管哪一派别,大家公认的经中之王,根本falun,这是大家公认的。《华严经》讲到最后,是一句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想想看,《华严经》这个精髓就在这六个字,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是《华严经》的精髓,岂不是一切如来的甚深法藏!

  底下讲『护佛种性常使不绝』。「佛种性」是什么?这是说的我们。简单的说,佛种性是菩提心,发菩提心才能够成佛。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成佛是菩提心的结果,所以一定要发菩提心。你能够发菩提心,就是「护佛种性」。

  菩提心怎么发法?这事情麻烦大了,跟你讲也讲不清楚。《起信论》上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里面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些我们都不大容易能够理解。蕅益大师说得很好,你诚心诚意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话说得我们容易明白,能够听得懂。他讲的这个话是真的?还是假的?诸位要是把大乘经论仔细去研究研究,你就了解他讲的这个话千真万确,一点都不错。为什么?因为你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圆成佛道,这个心就是成佛的心,这个心的果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那当然是无上菩提心。

  蕅益大师这一句话,说的真好!因此,「护佛种性」也就是一心受持六字洪名。在日常生活当中,要与菩萨六度相应,你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护持你自性佛的种性,你这一生决定成佛了。不但自己要护持自己,也要帮助别人,教别人护持,『常使不绝』。

  【兴大悲。愍有情。】

  一定要发大慈悲心,要怜悯一切有情众生。这一切有情众生,即使是再大的富贵都可怜!为什么可怜?他寿命到了之后,马上就六道轮回。眼前富贵也不过就是借给他看几年而已!没有一样是他东西,是他自己的,没有一样他能够带得去的。所以真正对佛法通达了,对世间富贵决定不会羡慕,不会贪恋。为什么?知道这是转眼成空,是梦幻泡影,不是实在的。所以你求这些富贵,真的是得不偿失,你用多少心机去求,求到之后又要想尽方法保持,又怕它丢掉,迟早总是要丢掉。所以你这个心实在讲没有一天能够清净下来,能够安定下来,患得患失,苦不堪言!你能够看透这一点,你才晓得众生可怜。这是真正觉悟的人晓得。

  最富足的人,佛跟我们说知足常乐,知足的人是世间最富足的人。为什么?他不要了。「黄金、美钞我不要了」,不要这真富贵!还想要,换句话说,他那个富贵还不到家,还不够程度。到什么都不要了,这真正富贵了。所以知足则常乐;不知足者,没有办法,苦恼永远断不掉,一天到晚操心。所以我们要怜悯这些有情。

  【演慈辩。】

  如何帮助他?要以大慈大悲为他演讲,说明宇宙人生的实相,说明真实的义理,让他破迷开悟。

  【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

  『法眼』就是智慧之眼,使他智慧开了,破迷开悟。自自然然,这『恶趣』就是恶道,恶道堵塞了,他从此以后不再造恶了,不作恶就不会堕恶道。从今以后他修善,断恶修善,他将来必定得善道。善中之善,第一至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比这个更善的。

  所以这几句就本经来说,恶道并不专指三恶道,六道统统是恶道。不但六道是恶道,声闻、缘觉也是恶道。为什么?因为释迦牟尼佛把它列入第九十六种外道。大乘菩萨,严格的说,要跟净土比,还是恶道。为什么?他虽然能成佛,他要多劫薰修,最低限度三大阿僧只劫,《华严经》上讲的无量大劫才能够修成功,不是一生就能成功的。所以这个法门一生就能成佛,那个法门要无量劫才能成佛。你想想,哪一个是善道?哪个是恶道?所以这一句,你决定不要把它看作三恶道,善门三善道,那就错了,这个意思就太浅了。所以你真正通达明白了,你才晓得唯一至善之门、至善之道,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任何一个法门都比不上。

  所以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真正通达了,最后怎么样?全都选择这个法门。像无著菩萨、天亲菩萨、龙树菩萨,在我们中国,智者大师、永明延寿禅师,这都是宗教一切统统贯通了。贯通之后,他修什么?他什么都放下了,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真正透过来了,上根上智,决定没有疑惑,这个成就不可思议。

  下下根的愚人,除非他不相信,他要一相信了,他的成就跟上上智的人是一样的。为什么是一样?你说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这一些大德们,他们怎么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信愿持名往生的。我们今天一窍不通,什么也不会,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信愿持名。我们依据的理论方法完全相同,那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待遇当然也应该相同,这没有话说的嘛!所以十方诸佛如来,底下那些大菩萨去往生的,都是用的这一个方法,这是真不可思议。方法相同,成就必定是一样的。

  所以你要是一生到西方世界去,那些大菩萨们去往生的,一个个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么呢?他们修了多少阿僧只劫,吃尽苦头,这下才到西方极乐世界来。你们这些人怎么一点苦头都没有吃,一下就跑来了?乘直升飞机来的,一下就来了,这个佩服得不得了!他说:我不如你!我吃尽苦头,花了多少时间才到达此地。你们怎么一下就跑来了?当然佩服,当然赞叹,这是一定的道理。

  【於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这是菩萨心,一定要学的。我们看一切众生就要看自己一样,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自他不二,要培养这一种的情操,要培养这个心量。这个心量是本来有的心量,这个心量是诸佛菩萨的心量。我们要学佛,第一个我们心量要跟诸佛菩萨一样。心量小的不能成就,心量一定要拓开。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这一句是表福慧两种庄严跟如来果地上没有两样。这个意思刚才说出来了,第一是自得生,自己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一意去念,把阿弥陀佛无量劫当中所修的功德,变成我们自己的功德,这个人是第一等聪明人!人家修的现成功德,我把他转变变成我的,这就是佛力加持的,阿弥陀佛把他这个功德加持给你,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其余法门是要靠自己修,佛菩萨的功德没有办法转移给你,唯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菩萨功德可以转移给你。

  这个事情你听了也会奇怪,为什么别的佛菩萨功德不能转移给我?阿弥陀佛可以?一切诸佛世界,功德是要自己修,自己累积。就好像你在这个世间,你要努力辛勤的工作赚钱,慢慢累积,你就富有了,是你自己创业,自己经营,很辛苦才能得到。往生到阿弥陀佛世界,就好像他来投胎,你现在是大富大贵了,他投胎来作你儿子,一生下来就这么一个独生子,你所有一切都是他的,统统是他的,你的辛勤财富统统转移变成他的了,他不费功夫统统得来了。

  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等於说作阿弥陀佛的儿子一样,阿弥陀佛无量劫来所修的功德统统变成我们的,这个不可思议。所以念这一句佛号是把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所以才『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你要想念佛的好处。赞叹与会大众到这个地方就告一段落,赞叹完了。下面这是说明与会还有其余的听众。

  【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

  这是总结同行大士。可见得前面所列的几个人,那不过是几个代表而已,像这样的等觉菩萨,在这个法会里面人数非常之多,无量无边。无量无边这么多菩萨,灵鹫山你们也许都去过,都去看过,那个地方有多大?这么多人能容纳得下吗?诸位要知道,那些菩萨们有神通会变化。你像维摩居士的丈室,维摩居士住的房间很小,方圆只有一丈。一丈,大概我这个座位再多一点点就差不多了,那他的房间。他房间里放十万个大师子座,那么多菩萨在他那个地方围绕著,听他讲经说法,神通示现。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十方世界的菩萨们都来听,所以菩萨众『无量无边,一时来集』,他方世界的菩萨。

  【又有比丘尼五百人。】

  这是讲我们人间的,出家的女众有五百人。

  【清信士七千人。】

  『清信士』就是优婆塞,我们今天讲在家的男众,在家的男居士有七千人。

  【清信女五百人。】

  在家的女众也有五百人,同时参加这个法会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除此之外,还有天人,有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从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往上去还有色界,四禅十八天;再往上去有无色界,有四层天。

  【诸天梵众。】

  『诸天』,可以说通指二十八层天。『梵众』是指四禅以上的,梵是清净,就是大梵天以上的称为「梵众」。这些人数一定也相当之多。

  【悉共大会。】

  统统来参加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解介绍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清净国土,这一个dafa会。到此地这是序分里面的通序讲完了,下面这一章是本经的别序,就是这一部经发起的因缘,这就很重要了。也就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来的。这一会,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是什么样的因缘?为什么要讲这部经?底下这一章给我们说明。到第四章才讲西方极乐世界的来源,那就属於正宗分了。

作者:miaoyin居士整理 录入:纯净纯善 来源:净空老法师法语
  • 净空法师文集(www.jkfswj.org) © 2016 欢迎转载,功德无量!
  • Email:52889904@qq.com 站长QQ:52889904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