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文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阿弥陀经 >> 93年弥陀要解 >> 内容

阿弥陀经要解四

时间:2012-3-9 13:27:25 点击:1267

 

  流通分

    下面是本经的流通分。大师对《弥陀经》的分科,跟古来的大德们分的不一样。他把六方佛就分做流通分,一般他们把六方佛都分在正宗分里头。为什么这样分法?他前面有个介绍,有一个说明。我们看底下这个解。

信愿持名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既无问自说。谁堪倡募流通。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此经唯佛境界。唯佛佛可与流通耳。

    这是他老人家把这六方佛分作流通分,道理在此地。认为这个法门除佛之外,等觉菩萨都没有资格来流通。这实实在在是真知灼见。古来这些大德没说得出来的,他老人家说明白了,说圆满了。这个法门信愿持名,这个法门实在是非常非常容易。它的深妙处,这里说的好:“圆收圆超一切法门”。圆收就是竖论此经,由浅及深,与其他一切法门是相同的。佛说一切法门都有一个浅深次第,我们这个经也不例外。像经上讲的四土三辈九品,这个就是有浅、深,有次第。在我们当前学习,有事持、有理持,这个就有浅深。我们凡夫事持,这个浅。像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他们是理持,那就深。所以这个跟其他一切法门是相同的。那个圆超呢,这就是讲横的了。横论这部经,是了生死出三界、证大菩提,那与一切法门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呢?其他一切法门是循序渐进的,断见思烦恼这才能入圣流,断尘沙烦恼这才能进一步达到菩萨的境界,断一品无明这才能成为法身大士。那是一般经论上,是这样的次第。我们这部经不一样。不同在哪里呢?不必断烦恼,见思烦恼一品都不要断,只凭信愿持名,带业往生横出三界。所以它跟一切法门迥异,不相同啊。何况西方净土虽然有四土差别,这一生一切生,这是一切法门里头没有的。一切法门四土决定没有是并列的,没有同时生的。这个法门是一生一切生,是同时的。“既无问自说,谁堪倡募流通”,堪是堪任,什么人有这个能力,担当起提倡、承传这一部经典呢?佛在这个经上无问自说,如果是有人来问的,佛也许把流通的事情嘱咐给他了。像《无量寿经》上嘱咐给阿难,嘱咐给弥勒菩萨去流通。这个经上没有,没有嘱咐哪一个人去流通,没有这个文字。所以什么人有能力担当起流通这个使命?大师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这是先说明道理,只有如来果地才能够把这个事实真相彻底明了。诸法实相就是事实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诸佛才是究竟明了,等觉菩萨还不行。“此经唯佛境界”,《弥陀经》自始至终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换句话说,不是等觉菩萨的境界。既不是等觉菩萨的境界,等觉菩萨就没有能力来流通。换句话说,这个流通的使命确确实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宣说,就是流通这部经典,世尊自己亲自来任流通之责。所以“唯佛佛可与流通耳”。这流就是流传万古,通是通达十方,是这个意思。

请看经文。

 

(一)             

(甲) 劝信流通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我是世尊自称,叫着舍利弗,提醒他特别注意,下面有重要的话要说。如我是佛说的像他自己今天,现前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利是利益,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阿弥陀佛这不思议功德之利究竟是什么呢?益大师在此地给我们列出来了。看注解。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

    如果细说,那说不尽,太多太多了,只略略的说出这五桩。这五桩事情,那是非常不可思议了。

一、    横超三界。不俟断惑。

    俟是等待,不要等待断惑就横超三界了。诸位要晓得,三界就是六道。为什么叫横超呢?其他任何法门里头没有横超的。三界就是六道,这个欲里面我们常讲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五样东西,我们心里头有,身断了没有用处。你的念头里头还有,那你就是属于欲界,色界就没有份。这个五样东西念头都没有,财色名食睡连念头都没有,那就是上生到色界。色界靠禅定,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上去是无色界,无色界也是有四种定,叫四空定,这样才能出三界,这叫竖出。竖出都是这样出去的,所以阿罗汉为什么初果须陀洹还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呢?就是断惑,把见思烦恼断尽了,这样超出去。阿罗汉是第九定,《楞严经》上讲九次第定。这一边这是我们通常讲的四禅八定,第九定就超越了,这叫竖出。我们这个法门不要断惑,从旁边出去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叫横出。横超不要找那个麻烦,横超三界不要断惑,这个我们容易了。你就晓得竖出多难,太难了。所以今天大家要想修学其他的大乘法门,你自己应该要衡量一下,不说别的,财色名食睡,你还有没有这个念头?你要有这个念头在,色界都没有份,你还想超越,不可能的。欲界都超不了,上面还有色界,还有无色界,谈何容易。所以我们这才真正了解,不用这个方法不可能出三界。正像虚老法师所说的,他说他一生看到修禅定的人,修禅得禅定的人他见过,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一生当中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听说过。禅宗要不能明心见性,就出不了三界。得禅定,那你禅定功夫高的,色界四禅天、无色界天;功夫低一点,初禅、二禅。这是讲真正得禅定。这是相当不容易啊!超越了欲界了,在色界,诸位要知道,还是出不了三界啊。老法师感叹就在此地,所以是极力劝人念佛。不用念佛这个方法,要想出三界,几乎是不可能。那么既然不能出三界,麻烦就大了。这欲界里头有三善道、三恶道,三恶道的机会多,三善道的机会少,这是不可以不晓得的。

一、    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

    这个了不起。十方所有一切诸佛都有四土,我们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也有四土。我们生在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我们都见不到,那实报土就更不必谈了,见不到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四土,它四土在一起,一生一切生,不要渐进。渐进是一步一步的,譬如在娑婆世界,见思烦恼断尽了,超越三界了。三界之内是凡圣同居土,超越了,到哪里去呢?方便有余土。等到在方便有余土里面再修行,修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才生到实报庄严土,他是慢慢循序渐进的。西方世界不需要,带业往生,生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土你都到了,都得到了。

一、    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

    第三是修行的方法不可思议。修行的方法只凭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凭这一句佛号,用不着禅定来帮助,也用不着观想来帮助。换一句话说,所有一切法门都可以不必修,老老实实这一句名号就行了。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不要用其他方法来加持,一个方法用到底。这个是非常不可思议。我们知道,其他法门里面,一个方法修学到某一个阶段,必须要换一个方法,才能够把自己境界往上提升。我们这个法门不需要,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那就是非常好的证明。

一、    一七为期。不借多劫多生多年月。

    第四,修行的时间不要太长。其他的通途法门里面,修行时间要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就,这个法门是一七为期,不借多劫多生多年月。这实在太难得了。这个法门多少时间就能修成功呢?七天就行了。所以净宗结期念佛,我们平常讲打佛七,打佛七就是根据《弥陀经》来的。经上跟我们讲,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所以说是根据《阿弥陀经》来的。如果信、愿、持名这三个统统做到了,同时具足,七天必定有效,七天能成功。这个七天有效,是什么样的效果呢?是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就决定得生。念佛三昧里面,有功夫深浅不同。我们中国净土宗常常把功夫分成三等,就是念佛三昧里头分成三等:上等的是理一心不乱,中等的是事一心不乱,下等的叫功夫成片。就是下等里面,也分成三等。功夫成片里面上等的成片,给诸位说,这个生死就自在了,什么自在呢?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可以往生,不要到事一心啊。说老实话,到事一心,我们这一生当中未必能达到,但是功夫成片的上等功夫,我们一般人确实可以做得到的。生死自在,想去就去,想留就留。自古以来做到这个功夫的人很多。人家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这是我们要认真多想想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一定要把做不到的因素找出来,然后把它消除掉。障碍没有了,我们也能够做到,那就真正没有辜负这一生了,经上讲四悉檀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就完完全全的得到了。

一、    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

    我们台湾的同胞过年的期间,你看许多寺院庵堂,拜万佛忏,拜万佛;拜千佛是三千佛。拜千佛,拜万佛,实在讲佛是无量无边,不知道漏掉多少。十方佛,恒河沙数,你才拜一万尊,你想想看你漏掉的有多少。怎样才能够叫一尊佛都不漏呢?念阿弥陀佛,一尊也不漏。这个事实,知道的人不多。为什么说我们念一尊佛阿弥陀佛就把所有一切诸佛都念到了呢?我们在这个经里面看到了,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念阿弥陀佛。我们念阿弥陀佛,所以一切诸佛都念到了。没有一尊佛不讲《阿弥陀经》,所以我们念这部经,这部经的经题底下就有了,《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我们念这一部经,一切诸佛都护念,岂不是统统都念到了吗?所以拜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都拜到了,一个也不漏。这个真是大喜事啊。这是益大师给我们略说这五桩事情不可思议。

此皆导师大愿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导师就是阿弥陀佛,“大愿行之所成就”,他的大愿大行这些事情,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西方极乐世界怎样来由的,大经就是《无量寿经》,同修们都念得很熟,益大师这一提起,我们想《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就会很清楚,很明白。弥陀名号是这样得来的,故名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这是将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说出来了,我们真正能够体会到念佛的殊胜。古大德常教给我们,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一个佛,这个相应的这个佛,不仅是极乐世界导师阿弥陀佛,实在是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相应。这种功德利益哪里去找啊!还有什么法门能够跟它相比?实在是没有了。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了,这个事实真相认识明白了,我相信这一句阿弥陀佛你不会中断了。不止一天一万、两万,不会中断啊。为什么呢?一切利益里面没有比这个利益更殊胜了。你不明了,那个欢喜心生不起来。这个世界悉檀的欢喜益必须真的明白了,真搞清楚了,欢喜心才生得出来,然后这一句名号就不会中断了。

又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这个说法确实是很少听到的,益大师为我们说出来,我们细细去思惟,确实很有道理。这个行人,就是发心修学净土法门的这个人,这个修行人。信愿持名这四个字,是净宗修学的关键,这就是修行的原则,非常重要。要真正深信切愿,恳切的愿望求生净土,一心执持名号,我们能够这样的修学。全摄这个全,当然不是部分,是完全的,是圆满的,就是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这个我们自己要修,那就太难太难,不知道要修到哪一生哪一劫,真正可以说是无量劫的修行。现在我们不必费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可以把阿弥陀佛无量劫的修行功德,就用信愿持名这么一个巧妙的方法,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功德了。那么我们想想,这个是不是事实呢?如果要是事实,这个便宜就占大了。 实在讲,十方世界无量的菩萨修行,修得那么辛苦,还不能有阿弥陀佛几分之几的成就。这个修净土的人,以信愿持名,很短的时间,这个殊胜的功德利益就超过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这个是事实。何以知道是事实呢?《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以及本经的内容讲的很清楚,这念佛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与阿弥陀佛同寿量。阿弥陀佛是无量寿,生到西方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是无量寿。再看看《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他的身体、相貌、种种受用,乃至于神通道力,都仿佛与阿弥陀佛差不多。这不是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那又是什么呢?所以益大师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也是经文里面所说的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下面益大师更进一步为我们说明,唯恐听了这一句还有疑惑,还不敢承当,不敢相信。

下又曰

    这个下是底下经文,经文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我不可思议功德。

    这证明“诸佛”有两个说法。一个,这个诸佛就是阿弥陀佛;另外一个说法,这个诸佛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这两个讲法都通,都讲得通,都可以说。“我不可思议功德”,我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自称的,从这个经文的意思,就是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把阿弥陀佛当做自己,自他不二,弥陀的功德就是自己的功德。

是诸佛释迦。皆以阿弥为自也。

这个意思前面曾经向诸位报告过:心性不可思议。这是我们能念的心性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能念的心性、所念的名号,统统都不可思议。因为心性是一不是二,所以就有理由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有理由就是有理论的依据,既然有这个理论,应当就有这个事实。所以益大师这个说法,我们是可以接受的,可以承认的。他说的非常之好。

下面就是六方佛。我们先把经文念一念,然后再看益大师的注解。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向下这六方佛,益大师判做流通分,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诸佛流通,唯佛与佛才能够担当得起这个流通的使命。我们先把这个大纲简单做一个介绍。罗什大师翻这个经是翻六方,我们现在这个经本上。玄奘大师的译本是十方,玄奘法师翻译的是照梵文直接译过来的。鸠摩罗什大师是意译的,换句话说,并没有按照它的原文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没有这样按照,只是把这个大意翻译过来。所以罗什大师的译本,我们中国人非常喜欢读,就像中国人自己写的文章一样。这样我们就明了了,六方是省略,十方才是具足的。虽然省略了,意思还是圆满的。这六方是东南西北、上下,十方就加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个是省略掉了。每一方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有一尊佛在那个地方教化,所以这个佛就无量无边了。我们从这个经文的翻译能看得出来,每一方都是说“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世尊当年在世讲经,大多数的时间在恒河流域,举例子举恒河,没有人不知道的。恒河的沙很细,像面粉一样,不像我们一般沙很粗,一粒粒很粗,它不是,它像面粉一样,很细,非常细。诸位想想,这条恒河有几千哩,像我们中国的长江黄河一样,是印度最大的一条河流,那里头有多少沙!佛说经,凡是讲到数目多,都用恒河沙来作比喻。其实恒河沙再多,说老实话,还是有数量的,还是可以算得出来的,算得尽的,但是佛所讲的世界是没有穷尽的,换句话说,决定不是恒河沙数能够相比的。但是在这个世间,没有比恒河沙更多的比喻了,佛常用这个比喻。十方世界每一方都是无量无边的世界,世界无量无边,这诸佛如来也就无量无边了。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到,那就是经上所说的,这些诸佛如来是“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这个广长舌相就是普遍地赞叹,普遍地宣传,普遍地为一切众生介绍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就叫广长舌相。这个意思就是说,佛说这个法门,介绍西方净土,从来没有中断过,没有终止过,真的是一天到晚都在这里讲,没有止境地在这里讲。“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是讲他教化的范围,在他所教化的大千世界。我们今天晓得,像我们这个大千世界,是以无数的星球组成的。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示现灭度了,在另外一个星球上,他正在那里说法,他不是真的灭度了。这一个大千世界,如果依照黄念祖老居士的讲法,那这个世界太大了。黄老居士他认为,我们今天所讲的银河系,只是一个单位世界,那么我们晓得,一个大千世界有多少个单位世界呢?至少有一百亿。换句话说,一百亿个银河系,才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他教区这么大。每一个星球,只要有众生居住,他都会到那里讲经说法。我们今天看到许多星球好像没有人类居住的,没有人居住的还有其他众生居住的。我们人见不到的鬼神、六道都有。佛是天上、人间、饿鬼、地狱、畜生,他哪一道都去,应以什么身说法,他就现什么样的身,现身一定要现众生的同类身。哪个地方众生缘成熟了,佛就会到那里示现,给他说这个法门,这是说的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个法门一切诸佛都说难信之法,所以这个地方讲“说诚实言”,这是真诚到了极处。也许我们要问,除了这个经之外,那其他经都不是诚实之言了?其他经也都是诚实言,像《金刚经》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这个真就是不假;实语者,实是实实在在,绝不是虚妄浮夸的;是如语者,如是讲的完全是事实,不增不减,有什么就说什么,所说的跟事实完全相符,这个叫如语;不妄语者;不诳语者。佛讲话哪里会有欺骗众生的呢?不过在一切经里面,为什么说这个经是最真实?因为这个法门,这个经典,是教凡夫直接成佛。有许多人告诉我,有的打电话跟我讲,说有法师,有些大德,对净土有很多批评,他们都不能相信,来问我。听得太多了,接触得太多了,信心就动摇了。我听了就告诉他,我说你的《无量寿经》念得不够啊。他说我天天在念。念得不够,为什么不够呢?你听了外面这些谣言还会动摇,这就叫不够。经上明明跟我们说的清清楚楚,“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这一桩事情怎么可以勉强的呢?这些高僧大德不相信,不能接受,不要说高僧大德,你看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所说的,我们去年在这里讲过上品上生章,十地菩萨来跟你讲,等觉菩萨来跟你讲,我都不相信,我相信佛说的。这一些大德法师,说老实话,还没有到地上菩萨,还没有到等觉菩萨,怎么可以相信呢!经上说的好,能够相信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学的,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样的善根,这样的福德,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得到的。你相信,你的善根福德超过一切众生。你没有这个大善根、大福德,你当然不会相信。所以这个事情不能勉强。自己遇到这个法门,能够相信、能够发愿,十方三世,此地讲的,无量无边诸佛如来都恭喜你。恭喜你什么呢?恭喜你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熟,恭喜你今天了生死、脱轮回,成佛道了。所以诸佛恭喜你,诸佛赞叹你,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如来,个个都是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应当要相信,是,就是指这部经。这部经叫什么名字呢?底下就是本经的经题,叫《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经名本来是这个名字,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时候,他把这个经题换了,换成《佛说阿弥陀经》。所以这个经题是鸠摩罗什大师拟的,不是释迦牟尼佛讲的。释迦牟尼佛讲的经题在此地:《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罗什大师用的这个名字好不好呢?好!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经上大主意就是教我们念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干脆就把阿弥陀佛的名号做经题。所以他是别有用心,这是非常的难得,这是译经法师的善巧方便,叫我们一看经题,就念一声阿弥陀佛了,用意在此地。“称赞”,刚才讲过了,是一切诸佛称赞。这个不是普通的称赞,不是普通人。称赞谁呢?称赞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十方法界一切根熟的众生。诸位要知道,根熟的众生,根熟是什么呢?对这个法门能信,能愿,能行,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这叫根熟。换句话说,或者还不相信,或者还不愿意,不肯念阿弥陀佛,没有成熟,这个根性没有成熟。没有成熟也帮助他,但是他这一生不能往生,他还是要去搞六道轮回。同时,这一句“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也可以说是一切诸佛,一切诸佛不可思议功德。这个一切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在哪里呢?像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虽然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要是没有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我们怎么知道?世尊为我们演说、为我们介绍、为我们推荐,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的功德。换句话说,这种情形就好像阿弥陀佛在那里办一个大学, 办这个学校,凡是有志愿到这个地方来修学的,他统统都欢迎。十方诸佛等于说代阿弥陀佛到各处去招生,没有十方一切诸佛到处宣扬、去接引,知道阿弥陀佛的人确实不多,也确实不容易。所以说一切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所以这个称赞不可思议功德,是双关语。底下这一句更不可思议了:“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经,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所宣扬的,一切诸佛所演说的。善导大师讲的好,中国佛教里面传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那么善导大师所说的话,就是阿弥陀佛直接为我们宣说的。他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两句话的意思,如来是佛,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呢?为什么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就为了这一桩事情。《法华经》上讲“大事因缘”,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到底是什么大事呢?没说清楚。善导大师讲清楚了,真的是一个大事因缘,就是把西方净土介绍给我们。这个的确是一大事因缘。既然如此,释迦牟尼佛一生就讲净土三经就够了,何必要讲那么多经典,说那么多法门呢?这是佛的大慈大悲。因为这一个法门他所接引的对象,是成佛的人。益大师在《要解》前面讲的好,成佛的机缘成熟了,佛为我们说这个经。这不是为菩萨说的,不是为阿罗汉、辟支佛说的。他不愿往生。换句话说,他成佛的机缘没有到。所以第一等的,这是成佛的机缘到了,教给他成佛的方法。如果他成佛的机缘没到,说这个经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佛也不能舍弃他,也不能不照顾他,看他要是菩萨根性,那就跟他讲大乘菩萨经,教他修行的方法;他要是二乘根性,声闻缘觉的根性,那么就跟他讲小乘法门帮助他。他根本就没有意思了生死、出三界,那就跟他讲人天的经典,教他来生得人身,能够更富贵、更幸福、更美满,这才说无量的法门,应付无量无边不同的根性,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你必须要认识清楚,这个经典是为根熟众生,菩萨以下都没说。根熟就是说,他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到了,这一生当中他决定成佛,超过菩萨之上。这谈何容易啊!所以诸佛护念。人只要相信这个法门了,我们常讲求佛菩萨保佑,你不要求,不是一尊佛、两尊佛保佑你,所有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保佑你的。为什么呢?因为你这一生成佛。那些成菩萨、成阿罗汉的,暂且放在旁边不要紧,为什么?慢慢来。这一个马上成佛了,要特别照顾他,就这么个道理。所以这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我们念这个经,就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个道理很清楚,很明白。密宗里面有灌顶,我们在美国、在台湾也见到了不少。有些密宗的上师仁波切来了,一窝蜂的都到那里去灌顶去了。是不是真的接受了灌顶呢?不是真的,假的。什么叫灌顶,没搞清楚。黄念祖老居士,他是密宗的金刚上师,晚年专修净土,他在《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说的很清楚,为我们说明密宗灌顶的意义:灌是慈悲加佑的意思,慈悲加佑,顶是最高的法门,顶法。灌顶就是把佛至高无上的法门传授给你,这叫做灌顶。那么诸佛如来至高无上的第一法门是什么呢?就是《佛说阿弥陀经》。你不知道,你把《阿弥陀经》从头到尾、恭恭敬敬地念一遍,就是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你念两遍就给你灌顶两次。你不知道呀!一切诸佛如来给你灌顶,居然不晓得,没有一点感激的心,来了一个密宗上师,不得了,赶紧要去。这成什么话呢!这真叫做颠倒错乱。所以诸位一定要明了,诸佛如来慈悲加佑,将这个顶法为我们说出来。所以念佛的人一天到晚都沐浴在佛光之中,都接受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灌顶,可惜自己迷惑颠倒,这种殊胜功德利益居然完全不知道。

向下我们看注解。

阿閦鞞。此云无动。佛有无量德。应有无量名。随机而立。

    这先解释,佛实在讲,佛菩萨都没有名号,名是假名。这名号从哪里来的呢?名号是从众生这一方面而建立的,是属于随机而立的。机就是众生的根机,换句话说,是众生现前所需要这样建立的。

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愿等。

换句话说,无量的德能当中取一个名字,用它一个对众生当前很适用的,是这样建立的。因此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德能,也就有无量无边的名号。现在对我们用哪一个名号,会用得很恰当,这个名号对我们现前有一定的利益,能够帮助我们修学,是这样建立的名号。因此名号是表法的。既然名号是表法的,这个注解诸位一看就晓得了,不必多说了。东方一共是世尊为我们说出五尊佛的名号。我们晓得是表法,那一定有特别的意思在了。东,在印度、在中国,看法都非常接近。东方是属于震,太阳刚刚出山。在四季里面是表春,东方是春天,南方是夏天。在五行里面东方是属于木,南方属于火,西方属于金,北方属于水,中间是土。这个是中国跟印度人看法都非常接近。这个五尊佛的名字,就是代表法门修学的根本。这个第一尊佛,他表的意思,就是要你学佛,无论学什么法门,无论学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第一个你要学“不动”,你才能够成就。听这个人说了,心跟他走了;听那个人讲了,又跟那个跑了,你是一事无成。所以第一尊佛就是阿閦鞞佛。阿閦鞞的意思就是不动,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这个做不到的话,其他都不要谈了。阿閦鞞翻做不动,佛翻做觉。在世间法讲,不为八风所动。我们世间人常讲,八风吹不动,这才有资格入佛门学佛法。单单八风吹不动还不行,因为八风乃是世间法,世间的名闻利养,这是属于五欲六尘,属于八风里面的。这个东西不动心了,还要更进一步,不为他法门所动。佛法法门很多,宗派很多,你要是学哪一个,你就专心去学,你会有成就。学禅的你就专心参究,你想参禅,听到了讲经说法不错,又想去学讲经,你禅完了。听到那个念咒,学密也不错,也去跟他学学咒,一样都不能成功。法门是一门深入,其他法门好,我们赞叹他,我们决定不学他,心不动摇,我死心塌地在一个法门上,一门深入。善导大师说的好,如果求解,可以多学几个法门,多学一些经典。为什么?我多懂得是求解,但是行门修行绝对是一门深入,不可以同时学两个法门,决定不可以,一定是一门深入。这就是“不动”它所代表的。像《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表的什么意思,我们如果不能够理解,那《华严经》就白看了,白读了。五十三位善知识也是表法的,他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的社会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是我们每天从早到晚所接触的,这个就是五十三位善知识。你接触的面非常广大,你对他们都能够理解,都能了解,那你是充满了智慧。可是自己修行呢,一门深入,从来不为他们所动摇。善财修什么法门?善财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他参学第一个老师德云比丘,这是一位出家人,五十三位善知识只有五个出家人,其他的都是在家人。德云比丘教他的是念佛法门,这第一个老师先入为主,他主修的。每参访一位善知识,最后怎么样呢?念德礼辞。念德,我很感谢你,我向你告辞。告辞就是什么,我不学你的法门,我还是老实念佛。一直到最后第五十三个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那是十大愿王送他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开始念佛,一个最后圆满,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善财童子修的是念佛法门,一生成就,没有到第二生了,一生成佛。这是根熟的众生,他是各宗各教、这个世间各行各业,他不是不接触,他统统都接触,统统都明了,与自己修学的法门决定不障碍,决定不为其他法门所动摇。这是《华严经》善财童子作了一个榜样给我们看,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我们不为世出世间一切法所动摇,这才能成就自他功德庄严。这是我们修学真正的基础,是我们修学佛法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不必浪费精神,也不必浪费时间。为什么呢?你学不成。所以古来大德,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我们在很多名山道场记载里面看到,这祖师大德们发现一个可以造就的人材,他用什么方法来教导呢?首先用种种方法来折磨他,看他动不动心,看他有没有耐心,有没有毅力。到你受不了走了,走了就算了,不能成就的。百般折磨他还是不动心,他还是忍受得住,这个人就是大器,真正能成就。菩萨修学的纲领,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是放下。第二个就是忍辱。所以我们仔细观察,古来的祖师大德教人,真的手段方法巧妙不同,实实在在讲,就是一个布施,一个忍辱。叫你放下,叫你忍耐,这个不动,也就是这个意思。我把世出世间法通通放下,就不会被它动摇了。我一心专修这个法门,这就是忍辱。我能够忍受得了一个法门,其他的通通放下,通通舍弃,还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一尊佛是第一个,第一个就是你学佛要具足的条件。

下面这个三尊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这三尊佛都用须弥作名号,这是比喻。我们这个世界最高的山叫须弥山,没有比这个山更高了。我们这个世界的须弥山不在我们地球上,这个诸位要知道,不在这个地球。黄老居士说,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他就根据经上讲的须弥山这个意思说的。银河系的中心,现在天文学家叫它做黑洞,黄老居士说,那黑洞就是须弥山,所有一切星球都围绕着它转,它是一个世界的中心点,所以在佛法里面叫做妙高山,经上常常用它来比喻法身,比喻本体。从这三个须弥,实在讲,就是比喻自己本人法身、报身、应化身,就是三身一体。因为他三个都用须弥,这是一体三身,三身一体。第一个讲须弥相佛,相是相好光明。佛的相好光明,九法界众生都仰慕佛的相好,这是报身。这讲的是报身。大须弥佛,这个大是称赞的词,像《华严经》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那个大不是大小的大,是赞美的意思,在赞美里面找不到这个词句了,不得已就用一个大来赞叹。这是赞叹我们心性法身理体。心性不可思议,现在哲学家称之为宇宙万有的本体,我们佛法里面叫它做法身。法身就是一切万法都是从它而生的,都是由它变现出来的。所以这个是表法身。须弥光佛,光是光明遍照,普遍地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这是讲的应身,就是应化身。像《普门品》里面说的观世音菩萨,哪个地方有求,佛菩萨立刻就感应了。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菩萨就现佛身去度他,应以菩萨身得度者,他就现菩萨身去度他,随类化身,这就是光明遍照的意思。这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是我们学佛人希求的,这就是俗话讲成佛了,成佛就是成就这三身。我们学佛,为的是什么呢?为的就是要成就三身。所以这是我们所求所证的。换句话说,在东方第一个方向,首先学佛应该具备的条件。应有的态度,那就是不动,这个给我们说出来了。接着把我们修学的目标说出来了,我们所求所证的说出来了。末后这一尊佛,叫做妙音佛。这第五尊,妙音佛,是把我们修学的方法说出来了。诸位要知道,这个是净土宗念佛求生净土的目标方法,这个不是其他宗的。可见得信愿持名是直接求证法身、报身、应身,是直接求成佛的法门。直接成佛的方法是什么呢?妙音。妙音是什么呢?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叫妙音。十方三世九法界众生都是用这一个方法往生净土不退成佛,所以这一句名号是妙音,就教你执持名号。所以这是妙音佛,是表修学方法的根本,就是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名号功德前面都说过了,这一声名号真正不可思议,里面具足定慧,具足三学,三学是戒定慧;具足三宝,三宝是觉正净;具足三资粮,三资粮是信愿行。换句话说,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在这一句名号之中,都不能超出这一句名号。名号是妙音,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东方这五尊佛代表的意思,我们不能把它忽略掉。再看注解。注解前面这个“阿閦鞞,此云无动”,这个意思很明显,诸位一看都能够晓得。后面讲:

虽举一隅。

    一隅就是佛有无量名号,只取一个。

仍具四悉。

    还是圆满具足四悉檀。

随一一名。显所诠德。劫寿说之。不能悉也。

    这个意思是,佛的名,每一个德号如果要细说,说一劫,说无量劫,都说不尽,里面的含义太丰足了。我们看底下这一段。

东方虚空不可尽。

    它底下讲,等恒河沙数诸佛。

世界亦不可尽。

    这个尽就是没有办法去计算。

世界不可尽。住世诸佛亦不可尽。略举恒河沙耳。

    可见这个恒河沙是略举。恒河沙决定不会跟佛的数目相同,那相差悬殊还是很大的。

此等诸佛。各出广长舌劝信此经。而众生犹不生信。顽冥极矣。

    这是益大师的感叹。你看,一切诸佛都劝你,还是不相信,还是有怀疑,那有什么法子。这个不读《无量寿经》,我们对于这个道理总是猜不透。念了《无量寿经》,这才恍然大悟。他为什么不能相信呢?他善根福德不够。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读过,阿王子与五百长者,诸位经都念得很熟,我一提你们都晓得,这一帮人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讲这个法门,听了非常欢喜,大家都拿着金华去供养佛,做一个礼物,向佛表示谢意。心里面起了个念头,希望我将来成佛,也跟阿弥陀佛一样。虽然没有说出来,他这一动念,佛就知道,佛有他心通。所以佛不等他问就直接说出来,这一帮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个数字不得了呀,供养四百亿佛,善根福德还不够,你就想这个念佛的人善根福德是多大了。他们才生起欢喜心,动个念头,没有发心去往生,没有这个念头,只动一个念头“将来我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动这么一个妄念,没有想到我赶紧念佛求愿往生,没有动这个念头。所以说,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求愿往生的心发不出来,你就晓得一个人真正发愿求生西方,那过去生中一定是供养过无量无边诸佛,不止四百亿,所以谈何容易。这底下又说,

常人三世不妄语。舌能至鼻。

    这个舌长,舌是三十二相之一,是好相。佛说,平常人自己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鼻端,这个人三世不妄语。我们的舌头短,可见得常常打妄语,所以这个相好没有。经上记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起来。所以佛就可以证明,我生生世世不妄语,我说的话是真的。

藏果头佛。

    这是藏教的佛。天台家判教,藏通别圆,这是最低级的了,藏教的佛。

三大阿僧祗劫不妄语。

    诸位晓得,经上常讲,三阿僧祗劫成佛,成什么佛呢?藏教佛,不是圆教。《华严经》上讲,圆教是无量劫,不只三阿僧祗劫。藏教佛三大阿僧祗劫不妄语。

舌薄广长可覆面。

    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这个相,就是藏教佛的相,这个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住。

今证大乘净土妙门。所以遍覆三千。

这是讲一切诸佛如来,为我们证明,这是大乘净土最妙的法门,这个妙是能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就圆成佛道,就圆满成佛,他圆满成佛不是藏教佛,而是圆教的佛,究竟圆满的佛果。为了证明这桩事情,所以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表理诚称真。事实非谬也。

证明这理是真的,真实的,事情也决定不假。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像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像经典当中所记载的,我们应当要相信。末后这一段是说明这个经题。

标出经题。

    本经的经题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标出经题。

流通之本。

    我们现在所用的这个经本,

什师顺此方好略译今题。巧合持名妙行。

    这为我们说出来,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这部经,罗什大师知道中国人喜欢简单,不喜欢罗嗦。中国人跟印度人习性不相同,印度人喜欢罗嗦,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所以无论在言语或者在文章,要求的是简要详明。古时候言语跟文章能够做到这个标准,那就算是好的语言,好的文章。这个标准要求要简单、要扼要,也要详细明白。简单扼要,要不详细、不明白也不行。所以要做到这个标准,这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语言文字标准,都要符合这个。换句话说,人家十句话说得清楚的,你能一句话就讲清楚了,那就叫高明了。罗什大师顺从我们这一方人的标准,好略,所以就用《佛说阿弥陀经》这个名称,简单。原来的经题,《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太长了,也太多了。他老人家把佛的名号做为经题,“巧合持名妙行”。因为这个经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就是一心执持名号,也就是教给我们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他干脆就用阿弥陀佛的名号做为经题。

奘师译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文有详略。义无增减。

    《阿弥陀经》有两种译本,除了罗什大师译本之外,玄奘大师有翻译。但是玄奘大师这个译本不流行,念的人很少。为什么很少呢?大家不喜欢念玄奘大师的译本,他译的太罗嗦了,译的文法是外国的文法,我们念起来不太顺口、不太习惯,没有罗什大师这个译本这样的畅通,念起来很舒服,所以流通的本子自古以来都流通罗什大师的本子,就连玄奘大师跟他的弟子们都不例外。这一点我们不能不赞叹,不能不佩服,佩服他大公无私,真正是为法不为人。玄奘大师的弟子是法师传法之人窥基法师,这是中国法相唯识宗的开山祖师,就是第一代的祖师。法相唯识是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来的,翻成中文,但是没有建立宗派。成为一个宗派,是在他徒弟手上成立的,所以他徒弟是第一代祖师,他不是第一代祖师。窥基大师给《阿弥陀经》做了一个注解,叫通赞疏,《阿弥陀经通赞疏》,所用的本子是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没有用他老师的译本。照现在人来讲,现在人都讲人情,现在人,我师父翻译的并不比罗什大师差,别人不流通,我做徒弟应该要有责任流通。人家不这么想,罗什大师翻得好,既然已经流通到全国了,就不要再多事了。所以玄奘大师翻译的本子只提供给有限的人,你有怀疑,有问题,做个参考而已,平常读诵修持还是依罗什大师这个本子。所以他的徒弟给《弥陀经》作注解不采取老师的译本,依旧采取罗什大师的译本,窥基没有说对不起老师,玄奘大师也没有说窥基不孝,是我的叛徒,没有说。由此可知,玄奘大师师徒对于罗什的译本是非常尊重,非常赞叹。这个注解就是赞叹。我们后人如果说对于罗什大师的译本还有怀疑,那真叫莫名其妙。这是读书读得不够多。读读《通赞疏》的时候,你这个疑问完全没有了,才知道罗什大师译本之好,是我们应当专心去修学的。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前面介绍过东方,东方我们要特别注意它的,它是代表佛法修学的根本。所以五尊佛第一尊佛代表佛法修行的基本态度,这是我们无论修学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成败的关键。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同修,甚至于包括自己,不能说不用功,但是谈不上成就。原因在哪里呢?我们的心是浮动的,完全定不下来。换句话说,真是古德所说的,心为境转。境界,外面的环境千变万化,我们的心随着外面的境界起伏,这样的心是绝对不能修道的,在佛法里面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功。所以这第一尊佛就是不动佛,教给我们一定要做到在任何境界,顺境、逆境,心要学不动心。有这个基础、这个条件,那修学才有成功的指望。当中三尊佛,是修学的目标提出来了,这个目标是非常纯正,也就是一定要证得圆满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第五尊是提供本宗修行的基本方法,就是持名念佛。

南方,南方属于火,是光明之相。光明代表智慧,所以南方五尊佛是表修慧。许许多多人对于净土有很大的误会,认为净土宗充其量有一点定,因为经上讲一心不乱嘛,有一点定,但是没有慧,总是觉得这个法门很遗憾,不修慧。殊不知这一句阿弥陀佛不但是包括了戒定慧,而且是无上的智慧。

第一尊佛叫日月灯佛。日是白天太阳,晚上有月亮,这都是象征着光明遍照。日月照不到的地方有灯,所以用日月灯,那就是光明遍照,没有照不到的地方,统统都照到了,用来代表我们自性本具圆满的般若智慧,圆融无碍,无所不照。要是用普通的话来说,这个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宇宙人生、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一样不知道,没有一样不明了。这是佛法里面所求的,所以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在此地,日月灯佛代表。

第二尊,名闻光佛。名闻,我们现代人称之为知名度。某人知名度很高,提起来没有人不知道的,叫名闻。一个修行人,真正用功,所谓是实至名归,不要去求虚名,到自己真正有德行,有学问有修持,自然名闻就远播了,我们讲这是小有名气了。但是诸位要知道,名能害人,名利都能害人。如果没有智慧,往往就迷了,就迷在这个名利里面了,这一迷,就一定堕落。所以修行在这个阶段当中自己要有智慧。这名闻光,光就是有智慧,能将名闻利养的祸害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换句话说,自己必须远离名利,这才不受其害,才能把功夫不断地向上提升。这是名闻光佛,对于我们修行在第一个阶段遇到这个难关,要有智慧来把它照破,就是以智慧的光明照破名闻利养的障碍。

第三尊,大焰肩佛。焰是火焰,肩是肩膀,两个肩膀。这火焰也就是光明,智慧光明,它表示突破了名利这一关,自己修学功夫必然向上提升了。这个时候初具二智,两种智慧成就了。这两种智慧,一个叫根本智,一个叫后得智。也叫实智,也叫权智。这两种成就,就表示两个肩膀。这两种智慧现前,那就可以教化众生,帮助诸佛菩萨弘法利生。根本智叫实智,这是智慧的本体。后得智叫权智,叫权巧方便,就是智慧的作用。在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根本智是无知,后得智是无所不知。我们今天这两种智慧都没有,我们所有的是妄想、分别,根本就没有智慧。智慧是从定当中得到的,从大定当中得到的。那么要求真正的智慧,这在佛法里面,无论是哪一宗、哪一派,你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教导你,大概你遇到了你也不相信,你不会接受。原因是什么呢?真正善知识教给你,叫你先求无知,这是真智慧。像禅宗六祖大师教人,本来无一物,你有知见就错误了。有知见决定叫邪知邪见,没有正知。正知是本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那叫正知。自性般若起作用是无所不知,这个不需要学的,所以叫做自然智,无师智,不必要老师教的,这个是自性本具的圆满智慧。现代人学佛,恰恰跟佛教学的方法理论相反,他一开头就希望我知道愈多愈好,我样样都要学,样样都要知道,他的结果是有所不知。你不知道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你生生世世去学,学上无量劫,你所知道的东西还是非常有限,你不能做到一切知,不能达到无所不知。无所不知、一切知,一定是自性智慧现前。自性智慧不是从学问里面得来的,不是从思惟里面得来的,不是从我多读书、多见闻,不是的,与这个通通不相干,是从定中得来的。所以佛教给我们,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念佛这个法门没有别的,就是教你要念到一心不乱。你果然念到一心不乱了,根本智得到了。根本智得到之后,后得智就容易了。后得智,我们六根接触到外面境界一切明了,那就叫做后得智。换句话说,后得智是根本智的起作用,不起作用就叫根本智,无知;起作用是无所不知。这两种智慧都有了,叫大焰肩佛。这两个肩膀,一个权, 一个实。实智是自受用,这个诸位要知道,自受用的是无知,你看那个心多清净。无所不知是他受用,是教化众生的,不是对自己的,对自己永远是无知。佛度一切众生,对自己来说,是无知,是无说,帮助别人有知有说。讲经说法一天说到晚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无说是这一边的,说是那一边的。这是自受用,那是他受用。所以自己永远在清净寂灭的境界里面,帮助众生和光同尘,活活泼泼,他才能够教化一切众生。这叫做两种智慧的作用。佛门里面常说,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没有这两种智慧是决定做不到的。虽然有慈悲心,慈悲心不管用。没有智慧,慈悲心是没有办法利益众生,甚至于都不能够利益自己。

第四尊是须弥灯佛。这一尊佛号名字里头有须弥。须弥,灯,这个都是从比喻上来说的。须弥是最大的山,灯的光明会遍照,这是表修慧,转识成智。须弥山是四宝所成,宝都有光明,所以在此地代表的是转八识成四智。我们凡夫一天到晚所用的,起心动念都用八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这是对外面境界的接触起接触的作用,所谓领受,接受的作用。第六识作用叫分别,第七识的作用是执著,第八识的作用,我们常讲,落印象。第八识像个仓库一样,统统把这些印象贮存在资料库里面。这是经年累月、生生世世,这个资料室里面就充满了这些东西,佛经里面称它为种子,所谓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种子。我们阿赖耶识里头,阿赖耶识叫资料库啊,这里面的资料就太多太多了。古德说,好在这些种子没有体积,如果它有体积,体积再小,像微尘一样,尽虚空都容纳不下。这些印象里面,也就是种子里面,有善的种子,也有恶的种子。诸位要知道,这个种子我们是一天到晚不断往里头储存,不断在增加。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种子,一个恶念就是一个恶种子,一个善念一个善种子,一个佛念是一个佛种子。我们将来死了,这个六道轮回到哪一道去呢?就是看你储藏的种子里头哪一类的种子力量强。力量强的先出头,先受报,这个种子引导你去投胎。六道里头舍身受身是这么一个事实。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就知道我们平常起心动念关系太大。大在哪里呢?大在来生到哪里去投生。细说说不尽,佛总是把它归纳起来跟我们讲原则。佛说十法界,十法界都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从上面说起,佛法界第一个因素,其他因素很多很多,佛给我们说的最重要的因素,佛法界叫平等心。平等,我们心里头起一个念头就不平等了。念头是波浪,心动了。动了哪里会平等,心不动就平等,平等心就成佛了。《无量寿经》经题,清净平等觉,那成佛了。《无量寿经》上也说得很清楚,佛叫着阿难:你愿不愿意见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平等心是佛心,就成佛。做菩萨,第一个条件是六度,心里常常有六度,六度的心特别强大,这个人来生一定做菩萨,菩萨道去了。缘觉是十二缘,声闻是四谛。这是讲三界以外的四圣法界,第一个条件为我们说出来了。六道里面,佛讲了,天道是十善四无量心。单单修十善,只能在欲界天。色界天以上还要修四无量心。这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能够修慈悲喜舍、修十善业道,这个人就会升天。人道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的心。在我们中国古时候讲的五常,跟五戒意思完全相同。儒家讲的仁义理智信,与佛家讲的五戒意思是一样的。能把这个做得很圆满,你来生一定得人身,不失人身。阿修罗这一道善恶混杂,他修善力量很强,有强烈的五戒十善,所以他能够生人天。他有一个很大的习气,就是贡高我慢,这个习气掺杂在戒善里面就变成阿修罗道。下面三恶道:饿鬼道第一个因素是悭贪,悭就是吝啬,贪爱、吝啬这个念头强,决定堕鬼道去了。愚痴是畜生道。愚痴是什么?愚痴是非不明白,真假分不开,这个叫愚痴。畜生愚痴,堕畜生道啊。嗔恚堕地狱,嗔恚心很重的人,这个人堕地狱。这是佛把十法界第一个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告诉我们了。我们要到哪里去?不要问别人,自己回家冷静地反省想一想,就晓得将来到哪一道可能性最大,就知道了。要想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但超越六道,十法界都超越了。十法界上面叫一真法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里头,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么,往生净土第一个因素是什么呢?信愿持名。我们今天有没有相信?没有啊。为什么说没有相信呢?那个疑问一大堆,哪里相信呢。真正相信的人一个问题都没有了。真正发愿的人对世出世间的一切通通放下,绝对再没有一丝毫贪爱的,那你那个愿是真的。为什么呢?一个目标向西方极乐世界去,总不能把这里我喜欢的还带道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是不可能的。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是真的有愿。所以真的有信愿的人的确不容易,这个不是讲平常人。念佛人当中,一万个念佛人当中,难得有那么两三个。这就是从前李老师在台中常讲的,那两三个是决定往生。他没有疑问,也就是我们讲的老实念佛。这种人非常老实,什么问题都没有,他只晓得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他都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好就好在这里:不想知道。这是转识成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以念佛法门来说,身礼敬阿弥陀佛,口称念阿弥陀佛,心里面想阿弥陀佛,这个真的转识成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从此以后不再胡思乱想,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看清楚了,看明白了,原来这一切法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梦幻泡影。这还值得放在心上吗?所以通通放下了。妙观察智看清楚了,转末那识成平等性智,不执著了,一切法都不执著了,心里平等了(一有执著就不平等),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无所不知啊。这是须弥灯佛所表的意思,成就这四智。

末后一尊佛是跟我们讲修慧的事实,修慧的纲领,是教给我们方法:无量精进。菩萨善根唯一精进,成就大慧。所以修行,诸位要知道最大的障碍是懈怠懒散。这样的人,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成就。自古至今,诸位仔细去看看古大德的传记,《高僧传》,在家的《居士传》,去看看人家有成就的,没有一个不是发愤努力的,没有一个是懈怠懒散会有成就的,没有这个人。那么我们现在很想用功,精神提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叫业障啊。这个很可怕,业障一定要能克服,这要自己努力。换句话说,要拚命啊!你不拚不行。我们在台北有两位同修,实实在在可以做为一般人的榜样。在台北有一个开计程车的许秋雄居士,原来也是业障很重,精神提不起来。他有病,自己怕他寿命不久了,所以念佛就特别用功,也是精神提不起来,勉强撑,一定克服,最后是被他克服了。他一个月有一次、两次精进念佛,因为他的职业关系、生活关系,所以他不能连续念佛时间多,他一次是两天两夜,两天两夜不睡觉,这一句佛号念到底。最初的时候他念了回来告诉我,我问他你会不会感到疲倦?他说不会,愈念精神愈好。念了两天两夜,他说他只需要休息两个小时,就可以去工作了。现在念了好几年了,身体愈来愈好。这是他把自己业障克服掉了。这个人能成就,不要看他现在这个职业好像是卑贱,他决定往生。另外一位就是邱显达居士,在我们基金会做事情,现在他在福州,在负责赠送经书,工作非常辛苦,也感觉到很疲劳,很劳累。他住在寺庙里面,现在福州住在寺庙里头,人家寺庙里早晨三点钟起床,四点钟做早课,他看了之后非常感动。自己早晨睡到七、八点钟都起不来,非常惭愧,发真心发露忏悔。他现在生活起居跟大陆出家人完全一样,饮食起居完全相同,大陆上出家人对他没有一个不佩服,在家居士。没有不能克服的障碍啊。问你,你自己不肯克服,不愿意克服,那就没有法子,那就堕落掉了。所以菩萨善根只有一个精进。世间的善根叫三善根,无贪无嗔无痴这三善根。世间一切善法,从这三善根出生。佛法里面一切善根就是戒定慧三学,一切善根是从精进里面得到的。所以自己有毛病,自己要知道,要懂得怎样去克服,这叫做修行。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实的功夫。

    再看底下经文。这个后面这是与前面相同的,我们都省略掉了,就是经文上讲的:“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与第一段东方的那一段意思完全相同,所以我们把它省略掉,只介绍诸佛名号的表法。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益大师在这里有一个简单注解:

无量寿佛。与弥陀同名。十方各方面同名诸佛无量也。然即是导师亦可。

    所以这是双关的,说西方世界与阿弥陀佛同名的佛,讲得通。同名号的佛,那不晓得有多少。如果把他说成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尊阿弥陀佛,也行,也可以说得通。

为度众生。不妨转赞释迦如来所说。

阿弥陀佛也赞叹释迦牟尼佛,也赞叹十方一切诸佛,佛佛互相赞叹,目的是接引众生,广度众生。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西方的佛有七尊,有七尊佛。南方是表修慧,是智慧;西方是表修福,所以持名念佛福慧双修。七代表圆满,《弥陀经》上都用七来表圆满的意思。

第一尊佛是无量寿佛,这无量寿是代表福德,福德里面第一个是寿命。益大师在经题里面曾经告诉我们,阿弥陀翻做无量,不仅仅是寿命无量,光明也无量,智慧也无量,德能也无量,神通也无量,样样都是无量,说不尽的无量。在一切无量的无量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寿命要无量。诸位想想,如果没有寿命,那无量的智慧,我们今天讲你无量的财富、无量的珍宝,不就都落空了?你没有无量寿命,那无量就被别人享受了,与你有什么相干 呢。所以说是寿命在一切无量里面叫第一德,它是摆在第一位的。自己有了无量的寿命,那一切的无量,自己才真正得到受用,才能享受得到,所以寿命一定要摆在第一。

第二是无量相佛,相是表富贵。我们中国,或外国也有,算命的看相的。相有富相有贵相,所以富贵贫贱的相貌确确实实是有的。看相的人常说相随心转,这一句话实在讲是非常现实的。你譬如说,人欢喜的时候,他那面孔就有一个欢喜相,他心里欢喜,他面孔就笑眯眯的。他肚子里一肚子的苦水、一肚子的烦恼,他那个面孔摆起来就很难看。相真的是随心所转的。浅近的我们知道,深远的也在相上能看到。这个世界最好的相是佛相,我们世间相书里面所说的贵相,佛是每一条都具足,一样也不缺少: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相从哪里来的呢?诸位要知道,相是果报啊。有果必有因,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因与果,一条一条的都列得清清楚楚:哪一个相是怎样修得来的。譬如前面我们讲过,佛说过的藏果佛,这是广长舌相。他的舌头很薄,伸出来可以盖到面孔。那是不妄语得来的。 修多少时间?修三大阿僧祗劫不妄语,才成就这个相。一般人三世不妄语,舌头可以舔到鼻端。这就是告诉你,每一个相都有一个因缘修得的。所以佛在经上说,菩萨成了佛了,成佛之后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福。为什么呢?没有福不能度众生,度众生不仅仅是要有慧,还要有福报。有人真有智慧、真有学问,讲东西讲得天花乱坠,可是人家就不喜欢听。那什么原因?我们讲,这是没有缘,也没有福。所以他要用一百劫的时间专门修福,修这个相好庄严,相好庄严是接引众生一个最好的方式。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阿难尊者出家,阿难尊者出家是什么因缘呢?是看到释迦牟尼佛的相太好了,他心里想,这个好相不是父母生的,一定是他修成的。我也想这样好相,跟佛出家去修行。所以相好摄受不少众生。富贵人一定有富贵之相,所以无量相佛,经上称赞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释迦牟尼佛的劣应身示现在我们世间的,真正在一真法界的相好光明不可思议。这是第二尊佛所表的。

第三尊,无量幢佛。幢是旗帜一类的,现在没有了。古时候有,在佛门里面自古流传下来有幡幢。幡是扁的,比较多见;幢是圆形的,比较少见,跟幡是一类的,当中是空的,有一点像飞机场那个风筒差不多,不过比那个风筒做得漂亮,做得考究。在大陆上可以看到,在日本的寺院可以看到有幢,有幡有幢,这个都是表高显的意思,因为幡幢挂得很高,很明显。它的作用是宣传的作用,是通告的作用。佛家,诸位必须要知道,它是教育。教育是老师第一大,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老师是很谦虚的,所以佛门自古以来诸位在经典里面去找,佛从来没有招生过。现在的招生,佛没有的,佛门里头没有招生。这个招生未免自己太夸张了,太炫耀自己了,所以不能招生,也就是说明不敢为人师。学生找来了,那行。找来可以,我不找你,你找我,这个可以。佛确实是人天大师,自己不招生,这么好的一个老师,让这么多人当面错过,那太可惜了。于是乎接引大众的事情都在学生。学生得到好处了,介绍自己认识的人去跟佛学,彼此互相介绍,是这么来的,而不是招生来的。后来这些祖师大德们弘化一方,当然也要学佛。那么如何通知大家来听经,来参加法会呢?像现在方便了,现在邮局邮递很方便,我们发个通知,大家马上就收到了,就知道了。登个报纸,或者广播电台发个消息,都很方便。在那个时候通通没有,不但没有广播、没有报纸,邮政也没有,那么通知信徒就非常困难。于是这个寺庙幡幢就起了作用了。寺庙都有旗杆,旗杆不是挂国旗的。旗杆是什么呢?是通知大众的讯号。如果我们这个道场今天要讲经说法,旗杆上就挂幢,法幢高树啊。旗杆上挂这个,远近的人一看到寺庙里旗杆上挂着幢,就晓得今天有讲经。喜欢听经的人他就来了,不喜欢的就算了。所以他不找你,但是要把这个消息传递给你,喜欢,欢迎你来,是这么一个用意。如果这个道场做法会,就用幡。悬幡是道场有法会,幢是讲经。所以它代表高,明显,代表这个。

第四尊,大光佛。佛菩萨名号凡是有光明这个意思,都代表智慧。大光佛就是代表大智,下面有一尊大明佛,合起来是光明。这两尊佛,大光是表根本智,大明是表后得智,这是代表这两种智慧。两种智慧前面说过,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当没有人向佛请教的时候,佛于一切法不是不明了,样样都明了,但是于一切法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那个样子就像完全无知的样子,因为知是要分别,是要把它说出来,那是知。他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所以一切法是平等的,万法平等,万法一如。这是根本智里面的现象。有人向佛请教,你问哪一桩,佛就把这一桩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告诉你,那叫做后得智。所以你不问,佛就不知。一问呢,他什么都知道,所以这是起作用。后得智是为利益众生、为教化众生的,无所不知。这根本智是般若无知。

第六尊,宝相佛。宝相是表尊圣的意思,尊是尊贵,宝是尊贵的意思,殊胜的意思,是表尊贵殊胜。我们常讲难能可贵,表这个意思。从无量寿佛到宝相佛,实在讲这个福德也是无量无边,说不尽,以六尊佛的德号做一个概略的说明,无福不能度众生。佛尚且如此,何况菩萨以下,何况我们。这个要知道啊。有些同修发的心很好,“我要帮助人啊”!帮助人帮不上,人家不肯接受,什么原因呢?想一想,没有福报啊。所以一定要修福。我们过去在台中求学,李老师一生是讲经说法,我到台中去的时候,刚好老师开一个经学班,我们班上有二十多位同学,跟李老师学讲经,他就培养这么几个人,培养讲经的。他常常告诉我们要修福,要跟众生结法缘。你没有法缘,将来你讲得再好,修得再好,没有人听啊。那要怎样跟人结法缘呢?方式很多,老师常常提醒我们。譬如李老师讲经的时候,我们这些同学在四周照顾听众,替听众服务,这都是跟他结法缘。照顾他们,侍候他们,有些时候我们买些糖果,来听经的人一个人分一点,这都结了缘了。李老师讲经的时候,听众大概差不多在四百人左右,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一个人没有力量,就是一个人分一个糖果,那也很可观。几个同学合起来,买个一大堆,到处分散,统统都是结缘的方法。现在结缘的方式就更多更多了。我的法缘大家晓得很好,在全世界法缘都很好。这法缘是结来的,不结缘哪有这么好的法缘哪。我用什么方法结缘呢?印经书啊。凡是看到好的经书,我所收的供养统统做这个事情,辗转都结缘了。这个缘愈结愈广,现在还有录音带、录影带结缘。所以弘法利生要把修福结缘这个事情放在第一位。不肯与人结缘,就没有法缘,那就很难。所以要广结法缘,所以佛要百劫修福,道理都是如此。

末后这一尊佛,净光佛。这一尊佛是教给我们修福的基本方法。怎样修福呢?要净,要光明。净是讲三业要清净,心地要正大光明。三业是身、口、意,这个清净一定是断恶,你有恶业那就不清净了。像佛在经上常常跟我们讲的,身要做杀、盗、淫,身就不清净了;口要有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口业就不清净了;心里还有贪、嗔、痴,意就不清净了。清净必须把十恶业通通断掉,十恶业断掉之后,一定是修十善业。虽修十善业,不著修善之相。这是《般若经》上常讲的“三轮体空”,那就变成净业了。所以业有恶业,有善业,有净业。净业里头断恶修善,而不执著善,不以为我自己做了多少善,做了多少好事。你一执著,那就变成善,就不是净了。不执著,那就叫净业,三业清净。我们在一些大多数画的佛像,像我们这个画的佛像,这个上面没有,通常画的佛像佛顶上有三个字,多半是用梵文写的:,这密宗里面常念的。这三个字的意思就是三业清净:是身,阿是口,是意,三业清净。由此可知,三业到圆满清净,就成佛了。三业清净,心地当然是正大光明,没有一丝毫恶念,没有一丝毫我执。诸位要晓得,有我就有私。换句话说,心地就不光明。真正做到正大光明,要做到无我。我既然没有了,哪来的我所呢,我所有的一切当然就能放下。所以说破了我执,才真正是正大光明。由此可知,这个事实是四圣法界里面才有的。阿罗汉、辟支佛破了我执,六道凡夫都是有我执。有我执就有私心就不平等,就有差别。这些都是烦恼,都是业障。所以我们要想修大福德,要从三业清净、心地光明上下功夫,这才成就圆满称性的福德。所以他末后这一尊佛,都是教给我们方法。“如是等”,跟前面一样,西方世界也是无量无边的诸佛,这些诸佛如来,“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也就是这些诸佛如来在他自己的国土里面,一尊佛的教化区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此地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指佛自己教化的范围。他告诉众生,就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为一切众生宣讲《阿弥陀经》,赞叹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劝勉大家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所以这个经是一切诸佛都说的,其他的经不见得诸佛都说。为什么呢?诸佛为众生说法是契机契理,如果不是这一类的根机,这一类的法门佛就不讲。所以诸位要晓得,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讲经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时间不长,所讲的东西很有限,没有讲的东西那太多太多了。为什么那些不讲呢?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不契机,讲了也没有用处。凡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所讲的,就是我们世间人可以修学的,还有这一类的根机,所以他才说。唯独这个法门,是所有一切根机统统得利益的,换句话说,这是非讲不可的。所以不但适合于我们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就是十方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没有一个不适合,普遍适合法界有情。因此一切诸佛如来统统要说这个经,这个经变成在尽虚空遍法界是共同科目,而且是必修的科目,没有一尊佛不讲,没有一尊佛不赞叹。

作者:miaoyin居士整理 录入:纯净纯善 来源:净空老法师法语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阿弥陀经要解三
  • 本类推荐
    • 没有
    本类固顶
    • 没有
  • 净空法师文集(www.jkfswj.org) © 2016 欢迎转载,功德无量!
  • Email:52889904@qq.com 站长QQ:52889904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