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文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 >> 94年无量寿经 >> 内容

无量寿经(三次宣讲)  (第四集)

时间:2012-3-7 15:48:26 点击:852

无量寿经(三次宣讲)  (第四集)  1994/10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2-26-04

  诸位同学,请掀开讲义第十一面,从第一行看起:

  【实相离言说。南岳云。说似一物即不中。故云。凡有言说。皆无实义。圆觉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这些都是为我们说明宇宙万有的理体,也就是大乘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诸法就是一切法,我们现代人常讲的宇宙人生,也是一切法的意思。『实相』就是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世间有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们对於这个问题的解释很多,但都不能叫我们心服口服,於是这所有一切的解说,我们都是用存疑的态度来看待,这也是事实,为什么?因为所说的人自己并没有见到,宇宙人生真相自己没见到,没有见到能说出一些,那么是从判断上说的、从推理上说的,所说的究竟真实不真实,的确是有问题。佛所讲的跟他们讲的确实不一样。我们没有见到诸法实相,但是仔细看看佛在经上所说的,比这个世间这一些学者们,乃至於宗教家们所讲的,的确要圆满,比较起来佛讲的圆满,似乎可信。

  佛所说的一切大乘经所凭藉、所依据的就是「实相」,也就是把宇宙人生真相为我们说出,一切经都是从这个基础上出发的。实相也就是真心,也叫做真如,也叫做本性,也叫做佛性,也叫做第一义。佛经里面的名词,我们随便找找就几十个之多,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说这么多的名字?当然有他的道理,那就是实相没有名字,任何一个名字加给它都不太恰当,为什么?只能显出这个实相里头之一部分,不能显示它的全体。佛不得已用许许多多的名词把它显示出来,佛经上这几十个名词是不是就能把实相让我们明白一个大概?说明白一个大概还可以,勉强说得过去,要对於它彻底明了,这十几个名相是决定不够的,为什么?实在说它涵盖了世出世间所有的名称,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我们了解佛为什么说这么多名字。

  第二在教学手段上,佛用许多名词来说一桩事情,有他很深的用意。这个用意就是叫我们不要执著名相,不要执著名字,因为名都是假名,不可以执著。众生跟佛的差别,佛菩萨没有执著,没有烦恼,没有妄想,众生之所以变成众生,就是天天打妄想,一切法里头总是分别执著。佛为我们说一切法,我们在这一切法里面起了妄想,起了分别执著,这叫不叫佛法?这不叫佛法,是世间法。同样一个道理,在一切世间法里面,如果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关键就在此地。佛为我们说种种名词,就是教给我们不要执著,让我们体会到这个意思就对。

  这个事实真相,佛经里面有专门探讨的、专门解释这桩事情的,这一类的经典就是大乘宗派里面的唯识、法相宗。它主要的经论有六部经十一部论,这是主要的,确实是很繁重、很大的部头,来说明这个事实真相。它的总纲领就是心跟识,《华严》里面所说的「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本体,识是心之作用,心里面起用,体它现相,所现的相它有变化,怎么会有变化?识在主宰著变化,所以唯识所变。因此像《心经》里面给我们说的一切法不生不灭,一切法不一不异。不异,一切法是相同的,从体上讲完全相同没有两样。

  所谓是生佛平等,万法平等。从体上讲。从相上说、从作用上说那就不一样,千差万别。识所变的所以就不同,相上讲就不同,古德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事实。把这个心,能现比喻作金,像黄金,把这个识所变的这些相比喻作器,金是一个,可是要做出器来,那就千千万万种,你喜欢做什么都能做出什么,可是它的体都是黄金,都是一样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从金上看完全相同、平等的,平等一相;从器上来看,譬如说你们常见到的有手镯、有项炼,那相不一样,所以从相上讲就不一样,作用上讲也不一样。

  所以在力用上来说,佛法给我们说了三个纲领戒、定、慧。戒定慧就是心识正常的发展、正常的德用。我们中国儒家、道家,实在说他们的境界的确相当之高,所以后人有说老子跟孔子都是佛菩萨化身来的,来到我们中国教化众生。这种说法在理上说得通,佛菩萨随类现身,应以什么身教化,他就现什么身,但是在迹象上找不到根据,你怎么晓得孔子是佛菩萨来的?找不到根据。但是他们留下来的典籍跟佛经对比,相通的地方实在是不少。

  儒家讲的「精一」、讲的「中和」,精是精华、精纯;一就是我们净宗讲的一心,一就精,二就不精。起用的时候用中,中是中道;用和,我们自己能够守住中道的理念,对外面於一切众生守住一个和。儒家教学以礼乐为手段,而礼乐达到的目的就是「至中和」。至就是达到,希望达到中和这个标准,这社会和谐天下太平,这四个字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戒定,精跟一是定,中和是戒,从这个基础上再提升、再发挥,那就是智慧。《法华经》上讲的「入佛知见」,就是佛知佛见,见是见解,慧是正确的判断,加上一个「佛」,佛是大觉,也就是告诉我们这是决定正确而没有错误的,这是定慧等持。

  戒定的作用,精一是性定,正如同《首楞严经》上所讲的楞严大定,这不是修来的,是我们自性当中本来就有的,本来具足的。而我们是因为起了妄想、起了分别执著,把自己真性里面本有的德能迷失掉,并不是真的失掉,迷失掉。几时觉悟这个能力立刻就恢复。什么叫觉悟?觉悟妄想执著是假的,妄想执著是错误的,能够把假的、错误的舍掉,这个人才是真正觉悟。而不是说每天多念几声佛号,多看几部经,这就是觉悟,那不见得,一样迷惑颠倒,一样还有贪瞋痴慢,还有是非人我,这不是觉悟。觉悟的人心地清净,所以它是属於性定,可见得儒家讲的也讲到这样的深处。

  而「中和」就是大乘法里面讲的大慈悲,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它的果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大涅盘、大菩提,戒定的果是大涅盘,慧的果是大菩提,这是讲到心性平等。因此诸法一定要融通,为什么?因为一切诸法是自心所现,是唯识所变的,心跟识都是自己,除自己之外确实没有一物。所以佛很明白的告诉我们「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跟法是一桩事情!就好像金跟器一样,金跟器是一个东西。法法皆心,心心成法,这是事实真相。因此我们离了妄想,就达到《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离开一切执著就事事无碍,就入了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是佛的境界。我们今天有障碍,起心动念所有一切统统有障碍,佛与大菩萨没有障碍,他为什么没有障碍?因为他没有妄想,他没有执著。没有妄想,就是我们所说没有所知障,没有执著,他没有烦恼障,他这两种障碍没有,这是对於实相最简单、最概要的说明。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

  佛说的这些名词都是勉强说的,你不要执著真的有这个东西,那你又错了,又变成执著。佛是叫你明白这个意思,不要执著,言语不能执著,文字不能执著。不但这些不能执著,这心里头有所想像也不能执著。你心里面想就是在打妄想,那怎么可以?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听教、说法一定要遵守的原则:「离言说相」,离就是不执著;「离名字相」,佛经里头名词术语,这都是勉强说的,不可以执著;「离心缘相」,这一条就更深,就是你决定不可以想像。你如果一听到,一接触到心里有领悟了,那行,那是你的悟处,你可不能想什么叫实相?去想这个,经上讲离相。这全是妄想,把妄想当作修行,那你还有什么好的结果?

  现在的确不少学佛的修行人,他修的是什么?他修的是妄想,他修的是烦恼,成天在搞是非人我,在搞贪瞋痴慢,这叫修烦恼。天天在打妄想,不想世间法,想佛法,想佛法也是妄想,这一种修行不但不能证果,见道都没有分!那怎么办?净宗法门叫你念佛修清净心,这就对了,念佛的目标在哪里?目标在一心不乱,这叫真功夫。老实念,念到功夫成熟,自然就得一心不乱,这在教下里面常讲叫定慧等持,其实定慧等持就是我们净宗讲的一心不乱,同一桩事情,非常重要!

  【论云。】

  『论云』,这个论是《往生论》,天亲菩萨说的。

  【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这是《往生论》里面,天亲菩萨一段很精采的开示。天亲菩萨是很了不起的人,兄弟三个人都出家,三个都有很大的成就。他的哥哥无著菩萨,后人著作介绍的无著菩萨是八地菩萨,弟弟师子觉尊者,天亲是老二,都是法身大士。著作等身,当时在印度号称千部论师,论就是著作,他写的书,写了多少?一千部。后来遇到净土法门,作了《往生论》,开头第一句「一心归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彻底放下,一心归命阿弥陀佛求愿往生。这个净土法门要不好,他怎么肯放下;要不殊胜,他怎么肯归命,不是普通人!他们兄弟在法相、唯识宗都是祖师,你要问无著菩萨、天亲菩萨在哪里?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他们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

  实在讲《往生论》就是天亲菩萨读《无量寿经》的心得报告。他真念,他把他自己念佛修持的方法传给后人,他念佛是用五念法,这一句佛号里面具足五个意思。第一个是礼拜。礼拜就是恭敬,用真诚恭敬心,这是礼拜的意思。所以大家看到那个礼拜,不是每天趴在地下拜佛,那你是依文解义,那个错了!礼拜是恭敬,真诚恭敬心,也就是一心。一心是恭敬,二心就不敬,我念佛心里还想著别的,这大不敬。称赞就是把佛号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这是称,礼拜是敬,恭敬心来念这句佛号。第二个意思是愿。我念这句阿弥陀佛,我的愿望就是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第三是观察。观察实在讲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观想,心里面想什么?心里面想阿弥陀佛,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常常想这个不想别的。

  因为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跟《唯识论》里面所讲的「唯识所变」,你们想想看是不是一个意思?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怎么想它就怎么变。所以你想佛就变现佛的境界,想菩萨就变现菩萨的境界,想什么就变什么。能变的心性真正不可思议,它什么都能变,我们为什么不变最好的、最殊胜?最好、最殊胜的是佛!为什么要去想三途?三途是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受三途的果报,但是你天天在想三途,你在作三途,你的果报怎么能免得了?

  三途。畜生是愚痴,每一天懵懵懂懂这是愚痴,哪有不堕畜生道的道理!所谓愚痴就是是非颠倒,善恶颠倒,真妄颠倒,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不知道,恶的当作善的,善的当作恶的,颠倒!世间这一些人就太多、太多,甚至於学佛这佛里头有真佛法、有假佛法,把假佛法当作真的,真佛法当作假的,还要毁谤,他怎么不堕畜生?所以愚痴颠倒是造作畜生的业因。一切贪欲是饿鬼道的业因,世间法里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对这一些贪爱,这是造饿鬼道的因,将来到饿鬼道去受报。忌妒、瞋恨这是地狱道的果报。所以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人,这不要看别人,常常想想自己,自己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是搞这些?如果真的还是搞这些,我们来生到哪里去?来生到三恶道。三恶道怎么来的?是我们这个心变的,我们的心在造的,我们念头在造的,因为你有这个思想,它就会现这个境界。

  人道是五戒十善,可见得我们想什么,将来就现什么样的境界。由此可知,十法界的因果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支配我们。别人实在讲也干涉不了,都是自作自受,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道理搞明白,我们的心定了,不会再怨天尤人,晓得原来是自作自受,你心就定了。理明白,真相明白,所以心安理得,道理明白,心安,无论在什么环境,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他心都是安定的。知道我应该要受的,果报是我过去造的,我应该要受,也知道现在应该怎么样造,希望将来得什么果。果报里面第一殊胜,无比殊胜的是西方极乐世界,那为什么不老实念佛?为什么不造这种业?既然从心想生,为什么不多想想阿弥陀佛?所以每天读诵经典,就是帮助我们多想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个道理在此地。此地所讲的『清净句』,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是真实庄严佛净土,庄严阿弥陀佛,庄严海会大众。

  【此论直显事理无碍之一真法界。】

  《往生论》实在讲并不很长,实在是非常的精采,方法精要,观察清晰明了。实在讲我们读经经文太长,观想不容易,而天亲菩萨把这么长的经文浓缩成二十一首偈颂,那就容易太多。帮助我们修观想念佛,他那个念阿弥陀佛,实在讲持名、观想、观像统统在一起,那个方法很妙!所以效果非常殊胜。

  【即事而真。当相即道。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一一皆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一一即是实相。故云本经以实相为体也。】

  所以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真正明白,我们对於佛讲的这个经能够信得过,建立坚定的信心,清净信心,从这个信心上发愿,哪有不生净土的道理!这是在没有讲经文之前,先要说明经典理论的依据是什么,为大家介绍清楚,使我们对这个经典产生信心。下面这一条是蕅益大师所说的:

  【要解云。实相无二。】

  『无二』就是一,这一句所说的就是讲的体,诸法的本性,也就是讲的心,真心,唯心所现的心,能现的心,不二!

  【亦无不二。】

  『无不二』,那就多!这一句讲的是相,现相,相是无量无边,所说的是作用。作用无量无边,体是一个,我们佛经里面术语,十法界依正庄严,体是一个,能变能现的体是一个,这一定要晓得。这是事实真相,诸佛菩萨明了,诸佛菩萨证得,所以诸佛菩萨对一切大众,他的心是平等的,所以叫大慈大悲。这个大就是平等,慈悲就是爱护,没有差别,没有等级,平等的爱护,为什么?因为一切众生都是唯识所现的,不是外面的,跟自己同一个体,所以同体大悲!

  成佛之后,这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听这一句话要仔细的听,不要又想错了,诸佛共同一法身,我是凡夫不是佛,我跟佛一定不同法身,那你就想歪了,想错。十方三世佛包括你在内!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你是未来佛,你没有成佛。一切众生是未来佛,所以包括你在内,共同一法身。这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确确实实同一个本体,同一个真心本性。你看这个关系多密切,比兄弟手足的关系还要密切。可是在众生分上?分自分他,这是迷失了自性,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不知道。

  所以禅宗常讲悟了之后,才恍然大悟,这才说出「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这个意思就说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己!这个意思如果还体会不过来,我想我们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到你作梦一下醒过来的时候,你好好的想一想整个梦境是不是只有一个自己?梦里头有你自己一个人,不可能说你作梦的时候没自己,这是不可能做这梦,有你自己,梦里面还梦到许许多多人,也有山河大地,你想想梦中那许多人哪里来的?山河大地从哪来的?都是自心变现的。全梦就是心,全心就是梦,能现梦境的心,我们比喻真的,所现的梦境是妄的,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一如,真妄不二!你好好想一想这个境界,然后对佛讲的诸法实相,我想多少会有一点领悟,从这个地方能领悟到一点,对於佛所说的一切大乘经你才会产生信心。这是在经教里头很难懂的一部分。下面从现相作用上说:

  【是故举体。】

  『体』就是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

  【作依作正。】

  『正』是我们的身体,这两个是讲果报,正报,身体;依报,环境。像我们在作梦一样,梦当中有自己这个人这是「正」,梦当中梦到很多人,很多境界,那个是『依』。自己以外其他的人也叫依报,我们讲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物质都是属於自己的依报,正报就是自己的身体。

  【作法作报。】

  这是讲成佛,佛有法身、有报身,法身、报身还是这个体里头变出来的,离开本体之外,实在讲什么也没有。本体就是心性。

  【作自作他。】

  『自』是自己,『他』是别人,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还是自己心性变现出来的。

  【乃至能说所说。】

  这是指这部经,《要解》是解释《阿弥陀经》的,能说这个经的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

  【能度所度。】

  佛是『能度』,众生是『所度』,这是佛跟众生。

  【能信所信。】

  『能信』的是我们的信心,是我们的觉心,常讲始觉,开始觉悟;『所信』的是佛给我们讲的这个法门,这一部经典,这个方法。

  【能愿所愿。】

  『能愿』是我们愿意离开娑婆世界,『所愿』的是我们向往、羡慕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愿意离开这里到达那一边。

  【能持所持。】

  『能持』是讲三业。天亲菩萨《往生论》的五念法,那才圆满身语意三业,身恭敬礼敬,口称赞,意观察、观想。常常把阿弥陀佛,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放在心里,不要想别的,想这些!实实在在我们业障很重,无法观想,我们就想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也想不出来,想佛像,我们每天自己家里供的佛像,天天看他,天天想他,这是最浅的方法。有能力的,经读得很熟,一见到这个佛像,想到阿弥陀佛,想他初发心,这经上记载的有;想他修持,他怎么修的,想他发愿,想他度众生,想他种种功德庄严,想这些,想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唯独想这些,这不是妄想。除了想这个之外,你想其他的任何的都叫打妄想,为什么?因为你想这个,你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你想别的统统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利害得失就在此地,出不了三界没结果!

  所以,说实在话,你想世间法你脱不了六道轮回;除这个法门之外,你就想其他所有一切大乘法,你也出不了六道轮回,什么缘故?其他法门要断惑,你见思烦恼没断,想固然是好,想成了,来生生天上。天还是在六道之中,天福享尽,还要往下堕落,所以不究竟。这个法门叫你去想,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你,叫带业往生,见思烦恼不断也行,也能往生,好处在这里。我们一天到晚为什么要去打这些轮回的妄想?为什么不去想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修行关键的所在,能持;所持就是名号。

  【能生所生。】

  『能生』的条件三个,信、愿、行,这叫净土三资粮,这三个条件。『所生』的西方世界四土九品。我为什么讲四土九品?诸位要晓得这个法门奇特,叫一生一切生,不是说我们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凡圣同居土里面还有下中品、下上品,还有中下品、中中品、中上品,还有上下品、上中品、上上品,我们哪一年才出头爬上去?西方世界奇怪,这一生一切生,四土九品统统在一起,得到一个全都得到,这个奇妙!这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所以那个世界叫平等的法界。四土九品有没有?有,但是在一起。因此像文殊普贤等觉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土上上品往生,他往生实报土上上品,同时也生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所以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众生也跟他混在一起,就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这个四土九品是一个相,这是十方诸佛世界里面没有的。不但没有这个事,听也没听说过,所以西方世界称之为难信之法,就在此地。

  【能赞所赞。】

  能称赞的,我们在《弥陀经》里面看到「六方诸佛」,六方就是十方,就是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极乐世界,所赞的就是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这句话的意思,全都是『实相』,没有一桩不是实相。『正印之所印』是比喻。在我们中国现在是民主,官员的权威没有了,在从前帝王时代,那个官的权威非常尊严。「印」是代表他的权威,他这个印盖上,就是他所承认。发布的布告,布告不一定是他写的,别人写的盖上他的印就是他的,这把实相正印所印定的全部都是实相,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就是真相,一就是真,二就是假就不是真的,一是真。我们这个世界,佛在《金刚经》上讲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凡所有相皆是实相,不一样!我们这是虚妄的,这话怎么说?我们这个地方的相,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所以无常的,它会变的;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现相都是常住的,没有生灭相,没有变化的,完全是常住的,所以它那个地方是实相,是真相。

  【本经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这里面讲了三个真实,这是所有大乘经典里面很少见到的。我们要懂得这三个真实的意思。『真实之际』就是体,就是真心,真如本性。我们在这个地方修行,明心见性难,太难!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容易,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教学,他的宗旨方向就在此地,就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就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第二句『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这是作用。『住真实慧』,这是现相。这三个真实,体真实,用真实,相真实,体相用无非真实!

  如果合在三宝上,这个意思也还圆满,「真实之际」就是佛宝,阿弥陀佛为代表;「住真实慧」,这是法,住是心安住。《金刚经》上所说的「应云何住」,我们这个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安住在真实的智慧上,这是法宝!法里面如果细说、广说十方诸佛所有的法藏都是真实慧,如果略说?那就是本经,《大乘无量寿经》,实在讲《大乘无量寿经》十方一切诸佛法藏的精华,法藏的浓缩,法藏的纲领,我们不能够小看。而「真实之利」这僧宝,假如我们用人来代表,大势至菩萨代表慧,住真实慧,观世音菩萨代表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大势至菩萨住真实慧。正如一句弥陀念到底,这是真实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才是真实慧。我们修净土,对於这些事实真相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才会死心塌地。这三种真实就是我们的自性三宝,就是自己全体德用,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我们修的什么?就是修的这个,觉、正、净,就修的这个。一切诸佛如来所宣扬的也就是这三种真实。

  如果要从究竟方便来说,这是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在许许多多经论当中,有究竟但是不方便,譬如《华严》、《法华》究竟,修行的方法很复杂、很艰难,不方便。有一些经典方便,像许多小乘经论方便,但是它不究竟。说到最究竟、最方便,那就是这一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三经都是究竟方便,任选一种都能成就。三种都学当然很好,如果嫌太多,我自己的精神力量有限,选一种同样有成就。如果从行门上来讲,就是归到这一句名号。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经上劝勉我们『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个妙土就是西方净土,怎样庄严?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学就是庄严,我们这一生当中得生净土这是真实的庄严。

  【此即本经之所开示者。弥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众生以真实之利也。】

  一切真实没有比这个更真实,这是永脱生死,永脱轮回,在一生当中圆证三不退,圆满成佛。你想想看,还有哪一个法门比这个更真实?找不到,《华严》、《法华》都比不上。《华严》、《法华》到末后还是念佛求生净土,你才晓得这是第一真实!

  【此三真实。即一即三。方便究竟。不可思议。依正法门。举体皆是真实之际。】

  由此可知,我们发愿,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三种真实现在就得到,弥陀本愿威神现在就加持到,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心这样做?真心这样做,那就要肯定随顺佛陀的教诲。经里面所教导的我们要真的把它做到,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听话、照做!佛叫我们哪些应当做的我们就做,哪些不能做的我们就不做,完全遵照佛的教诲,这才能得到佛的加持,这才能得到这三种真实的利益。

  世间人想学佛又不敢照做,原因在哪里?理不明白,事实真相不清楚,他有恐惧感。佛叫我们布施,我布施光了,明天谁来养我,他会考虑到这些问题,这些是什么?妄想!他会打妄想,於是妄想障碍了他的修行,他真实利益得不到。明天还没到,想它干什么?到了明天自然有明天的果报现前。我们做的好因,一定有好的果报,哪里会我做的好因会得的恶报?没这个道理,没这个事情,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才有恶报。古来的高僧大德,尤其是出家,在家也有,比较少,他舍得干干净净,他也没饿死,也没冻死,不但没有饿著冻著,他生活的比谁都快乐。这些人现身说法,给我们做好榜样,我们为什么不相信?由此可知,信佛是多难的一桩事情,我们这些人能算信佛?不见得!

  我记得我出家,我是出家两年以后才受戒,受了戒之后,到台中去向老师谢戒,李老师一见面就告诉我:你要信佛。我一听愣住了,我学佛学了好多年了,出了家,受了戒,还不信佛吗?要叫我信佛。然后给我解释信佛不容易,有很多人出家,当了一生的老和尚不信佛,佛教给你的没做到,没做到那就不相信!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佛叫你布施,很吝啬视财如命,那这就不相信;佛叫你持戒,偏偏破戒;佛叫你忍辱,偏偏发脾气,那怎么行?这个意思很明显的,不信!所以出家受戒有什么用处?一样还是不行。信很不容易,信了才有受用,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才能有成就。那没有信心,谈不上成就,一生还是造作罪业,还是要搞六道轮回,那就是真正可惜。

  这一段所介绍的佛说经的理论依据,佛是根据什么为我们说的,我们现在明白是根据事实真相而说的。诸法实相是根据事实真相而说的,说真相我们很难懂,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就生在虚妄的境界里头,一直就把这个虚妄当真实,乍听到真实,真叫莫名其妙,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这必须要很细心的去体会,才能稍稍明白,从这上面建立坚定清净的信心,从信心里面建立的愿心,这个愿是真愿,真的想到极乐世界去。

  真想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要放下,要彻底放下,一丝不挂。如果我们还有余福,还有福报,这个福报给众生去享,假如我们还贪图享福,那你就去不了。这个福报把你拉住留在此地去不了,福报要给大家去享。最好的方法,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印经布施,我们有这么多钱财印经布施,让大家共享这个福报。特别是《无量寿经》、《净土三经》、或者今天讲的《净土五经》,这是如来唯一的真传,这一点不假。诸佛唯一的真传,我们得到再辗转流通传给一切大众,只要依照这个经典来修行,这一生当中必定也得这三种真实。我们讲作好事,作善事,世出世间没有比这个善事更善,没有任何一桩好事比这个更好,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作者:miaoyin居士整理 录入:纯净纯善 来源:净空老法师法语
  • 净空法师文集(www.jkfswj.org) © 2016 欢迎转载,功德无量!
  • Email:52889904@qq.com 站长QQ:52889904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